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7406611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共51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白居易诗歌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

2、.“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2)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访陶公旧宅(节选)白居易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注】五柳传:即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记五柳先生传。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3、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往昔拜读陶渊明诗文,到今日寻访陶公旧宅,诗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B.“古村落”“旧山川”紧扣诗题,展现了陶公旧宅环境的古朴,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C.本诗“篱下菊”“墟中烟”用典,以陶渊明笔下的经典意象描摹现实景象,自然贴切。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内容丰富而语言浅近,通俗易懂。3.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对陶公的崇敬之情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邺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构思精巧,按时间顺序,最后描绘出五地望月生乡愁的图景。B.前两联是想象之语,写出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C.颈联运用比喻,赋予雁和蓬以孤苦凄惶的情态,揭示了零落之苦。D.本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而意蕴深厚,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雨夜眠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

5、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瓶:烤火用的烘瓶。6.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B.颔联雨声淅沥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的闲适情怀。C.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却“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照应。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达愤懑无奈之情。7.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

6、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该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好友元稹去世,作者体弱多病,官务清闲。8.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C.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为了说明老翁怕冷。D.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9.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对月寓怀贾雨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

7、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天上”二句,据说赵匡胤未登极时,曾拿咏月诗歌给徐铉看,徐铉读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时,认为飞腾之兆已显。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1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诗中“满把晴光护玉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极言十五月光皎洁充盈之态。B.贾诗第三句写得气势惊人,一个“捧”字写出了天上圆月洒落月辉的骄矜高贵。C.白诗标题限定

8、了环境,突出“望”的动作,表现其在特定环境引发的人生感慨。D.白诗首联写的是诗人去年八月十五在京城的曲江杏园参加朝廷宴请,赏月饮酒。11.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的运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咏怀【注】白居易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注】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内。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几乎整日坐在松下,“尽日”表明诗人不理政事,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B.第三句中的“行立”“坐卧”分别照应第二句中的“池畔行”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C.第四句以寥寥数字表现了诗人

9、淡薄无欲、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D.诗人以“流年过”“白发生”写不知不觉中光阴如水般流逝,自己已华发暮年。1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释: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柿蒂:指绫的花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B.第三句使用“伍子胥”的典故,虚实结合想象夜色之下的涛声清晰入耳。C.颈联写妇女织绫,

10、游人沽饮,梨花飘舞酒旗相招,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D.整首诗写得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从城内起笔写到城外,最后写到西湖。15.后人论此诗,认为此诗写春,既具春之共性,又具地方特色,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6.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7.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创作看,这是诗人当时招友夜饮的即兴之作。B.从体裁看,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诗。C.从

11、内容看,全诗单纯地描绘了江楼周边美丽的景色。D.从构思看,诗人的描写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精妙绝伦。18.有人说本诗尾联紧扣题目,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首诗增加了人情之美,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立秋夕有怀梦得白居易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断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秋傍晚时分的景物触发了作者的诗兴情思,令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好友刘禹锡。B.作者坐在被露水打湿的席上轻摇蒲扇,想到与好友一别经年,如今又是蝉鸣之时。C.第七句

12、中的“回灯”指重新掌灯,与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句中的意思相同。D.结尾两句写诗人思念杳渺,穿过茫茫云海,落脚到彼时好友刘禹锡所在的长洲城。20.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闲境入幽情”句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注】溶溶:宽广的样子。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之中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B.颈联转写动物,描写塞外鸿雁急飞、邻家鸡啼,以反衬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长。C.此

13、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D.此诗语言浅淡:浅,就是浅显通俗,不饰典故,不用深奥之语;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22.请结合颔联所写到的意象,赏析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效果。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

14、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24.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晚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膀,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2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6.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太和六年(1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