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3811185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4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_。 A.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复性是通过一个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由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定时间、地点、人物等条件下发生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因此,不能因为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而否认历史事件的具

2、体性,得出历史事件重复出现的错误结论。该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推论却是错误的,没有搞清楚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个体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至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这种现象称为_,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效应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晕轮效应:是指他人的某种品行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新鲜明的印象:以至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的判断。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3、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

3、出的警示是 _ A. 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 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 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 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变,如果不经过缜密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关系,甚至是作为社会关系核心的生产关系;当然,人类活动如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界会在自身承受的范围内保持相对平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本题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申诉期间

4、,原机关处理决定_。 A. 不再执行 B. 继续执行 C. 变更执行 D. 废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所以,申诉期间,原机关处理决定继续执行,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机制来恢复和弥补被侵权人的权利。遭受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没有一条光明、可靠的渠道来支持这种保护。这段文字的

5、主旨是_A.司法机关执法受到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B.司法机关的执法过程也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C.目前缺少保障机制来弥补被司法机关侵犯的权利D.制定规范和约束司法机关执法过程的法律势在必行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提出问题现状“缺乏有效可行的保障机制”:然后对首句进行补充说明:即阐述其结果“没有一条光明、可靠的渠道来支持这种保护”:由此可知首句的问题现状为主题句:故选C。原文说“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说是“深刻影响”:故排除A;B项与原文内容相悖:可排除;该文段只是陈述客观事实:并没有提出倡议:故不选D项。故正

6、确答案为C。6、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_。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全球化的趋势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C项中的“消除了”和D项中的“填平了”扩大了实际效果:排除C、D两项,Windows3,0版代表着信患技术:它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故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要_。

7、A.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B.改造老企业:开拓新市场C.精简企业生产中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D.推行联产承包制:完善生产责任制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答案解释:A解析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自治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充分的自为者,不仅有建立自己的宗旨、品格、学术与道德标

8、准和荣誉的必要,而且也有联合其他大学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学术和道德标准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种种腐败以及更为普遍的灰色学术,才会失去滋生的土壤和庇护的依靠。中国大学就能走进它们从来没有进去过的象牙之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 A. 中国如何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B. 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 C. 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 D. 中国大学如何才能摆脱象牙塔的限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 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是关键句,提到“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后面的内容都是对

9、这一论点的解释说明,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因此B项正确。文段没有提到中国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故排除A;C选项是大学真正自治后能产生的益处,铲除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由此体现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故排除C;文段没有提到中国大学要摆脱象牙塔的限制,而是通过真正的自治,中国大学走进从来没有进去过的象牙塔,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B。 9、国王问:“我怎么才能治理国家,才能富国裕民呢,”首相回答:“阁下什么也别管,把一切都交给市场吧。”上述对话,符合_的观点。 A. 斯密 B. 马克思 C. 凯恩斯 D. 罗斯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主

10、要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他提出了经济的发展由“看不见的手”市场来引导的,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_。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载载孑立:形影相吊。”故选C。11、事业单位现行的_对应管理岗位中六级职员岗位。A.科级副职B.科级正职C.处级副职D.处级正职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

11、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因此:管理岗位中的六级职员岗位对应的是处级副职。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A.曹丕: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B.杨炯: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从军行C.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长安古意D.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解析长安古意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代表作。故C项说法有误:应选。54.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其特征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B.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C.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D.

12、耕地后备资源枯竭:难利用的土地少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我国耕地后备潜力不大:开发比较困难:难利用的土地多。故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市场的失灵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市场不具有的功能是_。A.价格形成B.信息引导C.收入分配D.宏观调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机制所所影响。故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_。 A.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 人心不足蛇吞象 C. 前怕

13、狼后怕虎 D. 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双趋式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A项属于双趋冲突。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C项属于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D项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属于此冲突。选D。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5、王某的日工资为80元。2012年10月1日至7日:根据政府规定放假7天:其中3天属于法定假日:4天属于前后两周的周末公休日

14、。公司安排王某在这7天加班。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应当向王某支付的劳动报酬不低于_。A.560元B.800元C.1120元D.1360元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按照第(二(三(项之规定:计算得出支付王某的劳动报酬为1360元。故本题答案选D。16、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利率不利于_ A. 增加储蓄存款 B. 刺激消费 C. 扩大内需 D. 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利率会导致储蓄存款减少,而不是增加。 17、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订了_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发展、充实、提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