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73379693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主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这已被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所共同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根据近年遗传学研究成果证实,现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人的基因与考古发现的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人群基因相近。再从“姓氏文化”考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其姓氏相对十分集中,其中99%的姓氏出自“炎黄”姓氏系统,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自称“炎黄子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帝”被中华不同族属、不同

2、地方、不同时代的国家统治者与社会大众公认为中华“人文始祖”,也就是中国之“国父”。早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庙底沟文化”的中华先民,他们所形成的族群文化中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中游,其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北至长城地带,南到长江,西至甘青,东到鲁西南。从此以后,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秦汉时代,国家疆域西至“西域”,东到东北地区,北至蒙古高原以南,南到“南海九郡”,秦汉王朝的“国土”已奠定了此后中华国家的空间分布范围,至今延续不变。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文明”(即“国家”)历史之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主要取决于“国民”对“国家认同”理念的坚守,其具体的“物化载体”反映的是国民对国家(即“国”与“家”

3、)的空间“中”与“中和”的观念认同。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文明”(即“国家”)形成的“三要素”是城市(都邑)、文字与金属器,而都邑又是其中“第一要素”。所谓“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记载表明,都邑必须“居中”。如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墓主人及其左右两侧的龙、虎形象与脚底“北斗”图像,反映了墓主人以“天中”之“北斗”为坐标求“地中”理念。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豫东北濮阳与鲁西南的定陶一带,先秦时代人们就认为那里是“天地之中”(“陶为天下之中”)。出土文献清华简保训篇记载虞舜“求中”于“鬲茅”(即文献之“历山”,亦今濮阳、菏泽一带)。大禹立国建都,商汤六世祖上

4、甲微为其“求中”于嵩山,即五岳之中岳嵩山。考古发现夏代都邑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头城址均在大嵩山地区。中华五千年文明,4200年历代都城建于大中原的长安、洛阳、郑州与开封,北宋之后金元明清徙都北京,海陵王定都北京,即称“燕京乃天地之中”。吕氏春秋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荀子大略指出:“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中”体现的是对“四方”的“公平”“公正”,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和”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中”与“中和”理念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材料二:材料三自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只有坚定自身的民族信仰及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做到

5、文化创新。一旦缺乏文化自信,就不能更加系统地了解文化内在的真正意义,创新与传承便失去了实际的作用。文化不但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民族历史人文的底蕴,更能展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传统文化是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的指导,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更是思想的升华。从三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相工作态度,到南宋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再到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都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及爱国情怀。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但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更有义务将文化传承。文化中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所以,在吸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筛选。传

6、统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之下产生的,有些传统文化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通过科学判断,应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根据当前实际需要,既要能够借鉴又要加入主观分析,从而更好地确定是使用还是放弃,使文化传承更具有现代应用价值。每个时代对于精华与糟粕的理解不同,具体区分要以实际生活的背景为前提;每个人对于精华与糟粕的诠释也有不同的认知,但是评判准则是一致的。在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传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对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传承是优秀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创新则是在原有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利用创新思维,与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融合,深究文化的内在涵义,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气息,更好地

7、服务于当前的社会建设事业。要想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传承,还需要利用当前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建设与生活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群众对于文化的传承作用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因此,要想使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让其真正走入大众视野。(摘编自井继源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近年遗传学研究成果和“姓氏文化”考察,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B.从材料二可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包容性是其基本特征,其中博大精深又体现在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

8、族性。C.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建设的意义毋庸置疑,但文化传承必须要与实践创新相互结合,与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融合。D.传统文化的产生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在传承传统文化时,要有选择地筛选,对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的传统文化要舍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是以中华文明(文化)为主题,但又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因素,材料二侧重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而材料三侧重于文化传承。B.材料一从“国民的不断裂”“国土的不断裂”“国民认同的不断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的特质,其中“国民认同的不断裂”是其重点。C.材料一用了大量的事例及文献史料,来证明作

9、者的观点,较之材料三,论据更为充分,更具说服力,其论证方法更具有优势。D传统文化是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的指导,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先决条件,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结果。3、根据材料二,不能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选项是( )A.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C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文字,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字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D起源于印度

10、的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会通交融,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一个高潮。4、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中”与“中和”的关系。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守正创新”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旧院付秀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旧院指的是我姥姥家的大院子。为什么叫旧院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过。当然,也许有一天,我想了,可是没有想明白。甚至,也可能问了大人,一定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我歪着头,发了一会呆,很快就忘记了。是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爬树,掏

11、蚂蚁窝,粘知了,逮喇叭虫。这些,是我童年岁月里的好光阴,明亮而跳跃。我忘不了。旧院是一座方正的院子,在村子的东头。院子里有一棵枣树,很老了。巨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半个房顶。春天,枣花开了,雪白的一树,很繁华了。到了秋天,累累的果实,在茂密的枝叶间,藏也藏不住。我们这些小孩子,简直馋得很,吮着指头,仰着脸,眼巴巴地看着表哥攀上树枝,摘了枣子,往下扔。我们锐叫着,追着满院子乱跑的枣子,笑。每年秋天,姥姥总要做醉枣,装在陶罐里,拿黄泥把口封严。过年的时候,这是我们最爱的零嘴了。姥姥是一个很爽利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个美人。端庄的五官,神态安详,眼睛深处,纯净,清澈,也有饱经世事的沧桑。头发向后

12、面拢去,一丝不苟,在脑后梳成一只光滑的髻。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她一直就是这种发式。姥姥一生,共生养了九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夭折了。留下六个女儿。我的母亲,是老二。谁会相信呢,姥姥这样一个人,竟然会嫁给姥爷。并且,一生为他吃苦。说起来,姥爷祖上原是有些根基的,在乡间,也算是大户人家。后来,到了姥爷的父亲这一辈,就败落了。姥爷的母亲,我不大记得了。在姥姥的描述里,是一个刁钻的婆婆,专门同儿媳妇过不去。姥爷是家里的独子,幼年丧父。寡母把独子视为命,视为自己一世艰辛的见证。儿子是她的私有物,谁都不允许分享,即便是儿媳妇。有坚硬强势的母亲,往往有软弱温绵的儿子。在姥爷身上,有一种典型的纨绔气质。当然,我

13、不是说姥爷是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以当时的家境,也当不起这个字眼了。我是说,气质,姥爷身上有一种气质,怎么说,闲散,落拓,乐天,也懦弱,却是温良的。在他母亲面前,永远是诺诺的。而对姥姥,却有一种近乎骄横的依赖。里里外外,全凭了姥姥的独力支撑。姥爷则从旁冷眼看着,袖着手,偶尔从衣兜里摸出一把炒南瓜子,或者是花生,嘎巴嘎巴剥着,悠闲自在。老一辈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姥姥生养了九个女儿,竟没有给姥爷家留下一点香火,真是大不孝了。只为这一条,姥姥在姥爷家就须做小伏低。作为一个女人,她欠他们。姥姥日夜辛劳,带着六个女儿,不,是五个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姨,被寄养在姨姥姥家。姨姥姥是姥姥的姐姐,嫁给了一位

14、军人,膝下荒凉,就把我大姨要了过去,做女儿。姨姥姥家境殷实,把大姨爱如掌上明珠。虽如此,后来,大姨成人之后,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甚至,有一回,她来看望姥姥,言语间争执起来,大姨说,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欢我,那么多姊妹,单单把我送了人。姥姥一时气结,哭了。她再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这样指责自己。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已经在很远的城里读书了。寒假回来,少不得要到旧院,看姥姥。我和几个姨们说话,讲起城里的趣事,都笑了。姥姥很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而很快就释然了。孩子们在笑。她张开没牙的嘴,也笑了。我心里一酸。我们都以姥姥的名义,聚到旧院,可是,我们却把姥姥忽

15、略了。我们明知道姥姥耳背,她听不见,我们还是照常说笑。下午的阳光照过来,温暖,悠长,让人昏昏欲睡。无数的飞尘在光线里活泼泼地游动着。姥姥坐在炕上,沉默地看着我们。我们这些儿孙,冷酷,自私,竟舍不得放弃一时口舌之快,走过去,坐在姥姥身旁,摸一摸她老树般的手,她苍老的面容,她的白发,俯在她的耳朵边,说一句她能够听清的话。我们把年迈的姥姥,排除在外了。多年以后,我从京城回到村子,回到旧院,姥姥是越发苍老了。我舅一家(“我舅”实则是上门女婿五姨夫),早已离开了旧院,他们到新房安居了。旧院,在儿时的记忆里,宽阔,轩敞,青砖瓦房,有一种说不出的气派。可是,如今,在周围楼房的映衬下,却显得那么矮小,狭仄。这

16、是当年那个旧院么?在这里,有我迷茫的童年岁月,我的姨们,盛开的青春,我父亲和母亲,我舅和五姨,这两对年轻人,携着手,在旧院走过了他们的苦乐年华。当然,还有我的姥姥姥爷,他们一生的艰辛,困顿,微茫的喜悦,漫无边际的伤悲,都在这里了。那棵枣树还在。据说,有好几回,我舅要刨掉它,遮了半间房子,粮食都不好晒。都被姥姥劝阻了。枣树更茂盛了。开花的时候,如雪,如霞,繁华一片。引得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一不小心,把我舅的孙子蜇哭了。姥姥茫然地看着他,这是谁家的孩子?秋天,枣子挂了一树,风一吹,熟透的枣子落下来,啪嗒一声闷响,倒把昏睡的老猫吓了一跳。醉枣,姥姥早已不做了。那个坛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的路,我却再没有吃到那么好的醉枣了。香醇,甘甜,那真是旧院的醉枣。而今,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