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

上传人:1505****539 文档编号:373310826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教学大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16)(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考二届高考二轮轮复复习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体系精编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体系精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第三第三单元单元7.1我国我国法治法治建设建设的历程的历程1、(我国)(我国)法律法律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律思想3、新中国新中国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的成就的成就(1)法的产生: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决定因素:)法的决定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生产方式)(或生产方式)(3)法的本质)法的本

2、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法的)法的基本基本特征特征(5)职能)职能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力的社会规范。的社会规范。政治职能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

3、用。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1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3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奴隶制法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第七课第七课治国治国理政理政的的基本基本方式方式(依法(依法治国)治国)1、我国我国法治建设法治建设 的历程的历程2 2、全面全面 推进推进 依法依法 治国治国 的的 总目标总目标 与原则与原则(一)(一)总目标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4、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共同推进,坚持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

5、社会一体建设,实现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现代化。)(二)原则(二)原则(1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要求)(原因、要求)(2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原因、要求)(原因、要求)(3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因、要求)(原因、要求)(4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要求)(原因、要求)(5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因、要求)(原因、

6、要求)第八课第八课法治法治中国中国建设建设法治法治国家国家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内涵:指实行指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的国家。2、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宪法法律至上;(2 2)坚持良法之治坚持良法之治;(3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4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3、建设、建设法治法治国家国家要求要求: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 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要

7、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措施:措施:推进宪法实施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意义: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第八第八课法治法治中国中国建建设法治法治政府政府1、法治政府的内涵(或特征):、法治政府的内涵(或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公开公正、智能智能高效、廉洁诚信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的政府。的政府。2、建、建设法治

8、法治政府政府意意义 要求要求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

9、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第八第八课法治法治中国中国建建设法治法治社会社会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的内涵:指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的社会。2 2、法治社会的法治社会的表表现或特征或特征3、建、建设法治法治社会社会要求要求(任(任务)意意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

10、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1)全社会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施法治成

11、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全社会的一致追求(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域依法运行。(3)社会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得到切实维护和和实现。第九课第九课全面全面依法依法治国治国的的基本基本要求要求科学科学立法立法内涵:内涵: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原因:原因: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原原则推推进科学科学立法立法的的要求要求(1 1)立法的方向上:立法的方向上:科

12、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 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2 2)立法的实效上:立法的实效上: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3 3)立法的方法上:立法的方法上: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 作规律作规律,遵循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 科学化。科学化。(1 1)要做到依法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

13、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 2)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充分发扬民主。(3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第九课第九课全面全面依法依法治国治国的的基本基本要求要求 严格严格 执法执法内涵: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最重要主体: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意意义 推推进严格格执法法的的要求要求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坚持规范执法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

14、公正执法 坚持文明执法坚持文明执法 第九课第九课全面全面依法依法治国治国的的基本基本要求要求 公正公正 司法司法内涵: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意义:意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表表现推推进公正公正司法司法 的的要求要求(1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程序要公正。(2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

15、准绳,做到事实认定 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 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第九课第九课全面全面依法依法治国治国的的基本基本要求要求全民全民守法守法内涵: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原因: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

16、性和主动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 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原原则推推进全民全民守法守法的的要求要求(1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2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3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