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

上传人:A****A 文档编号:37324802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通用精选6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共6篇)目 录篇一、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2篇二、 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 6篇三、 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讲稿 11篇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 16篇五、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讲稿 26篇六、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讲稿 31篇1、 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同志们:“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

2、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 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 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 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

3、。 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2011 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 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 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 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 计划 (20212025 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 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 以人本化、生态化

4、、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 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 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 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 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 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 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

5、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 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 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 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

6、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

7、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 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 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 一个村一个村 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 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千万工程”与时俱进,让

8、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 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 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 工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 序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 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L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在 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

9、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 “枫桥经验”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 业强国。“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10、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纵观“千万工程”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 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 不搞整齐划一。“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 不仅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 典案例,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规律性认识 和实践启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学深 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

11、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 联系实际,进而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人居环 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认识来看,统筹 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 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 遍认同。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 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篇2、 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同志们:“千万工程

12、”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 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 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 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

13、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 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 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 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 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 计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文

14、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 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 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 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 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 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 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

15、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 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 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 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 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 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 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