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3243034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叙州区二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A. 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B. 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C. 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D. 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答案】D【解析】【详解】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是以氏族血缘关系为主,而周代的分封建制则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D项符合题意;周代就是贵族时代,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B;C项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2.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指出东周初始,“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观念逐渐衰落,中原大地处于无

2、政府状态。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春秋战国时局的变化说明A.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社会变革B. “以德为本”的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 法家思想的诞生是时局变化的必然D. 平民政治取代官僚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为实现一统天下,诸侯国在构建、变革体系秩序的过程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秩序”,结合所学,法家思想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稳定社会,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以德为本”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到西汉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3. 某同学看到某电视剧“皇帝出行”的场景时,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 )A. 汉朝B. 清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秦朝建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就是皇帝制度。因此,皇帝制度始于秦朝。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政治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4.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现存的古籍中没有任何记载秦始皇任命某人担任过此职位,故此推断是秦始皇亲自掌军权。秦始皇这么做是因为:A. 没有合适的人选B. 加强皇权的需要C. 中央官制不成熟D. 统一战争已结束【答案】B【

4、解析】【详解】秦始皇不设太尉,亲自掌管军权,加强了皇权,B正确;ACD不是秦始皇不设太尉的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始皇亲自掌军权”,联系所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分析解答。5.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A. 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 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C. 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D. 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

5、西。宇文周,与高齐” 可知,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时间的分裂格局中,因此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C项正确;藩镇割据指的是唐朝中后期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排除A项;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的历史时期为唐朝,排除B项;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排除D项。故选C项。6. 唐朝以前的酒器大多数是瓷制,杂以金银制作而成。但是自西域文化传入中国后,一些琉璃、玉、琥珀、木制等较为新鲜少见的酒器开始流行。由此可见( )A. 唐朝人最擅长制作酒器B. 西域文化影响唐朝社

6、会生活C. 唐朝社会尚酒之风十分盛行D. 西域酒器制作技术先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传统酒器大多数是瓷制,杂以金银制作而成。而自西域文化传入中国后,一些较为新鲜少见材质的酒器开始在唐朝流行,反映了西域文化影响唐朝社会生活,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域文化影响唐朝社会生活,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酒器的制作材质变化,不能说明唐朝社会尚酒之风十分盛行,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域文化影响唐朝社会生活,未涉及西域酒器制作技术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7. 北朝时,嗜好奶类

7、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北朝至唐中期(中国)。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北朝时期,北方人嘲笑南方的喝茶习俗,但是到唐中期时,在北方城市中,出现了多个茶铺,说明北朝至唐中期,南方经济文化对北方影响

8、力在提升,C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无法得出确切的开始时间,排除A项;“趋同”,表述绝对,排除B项;唐中期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8. 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时期内容出处北魏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魏书食货志隋朝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唐朝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A.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 土地制度

9、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北魏、隋朝、唐朝时期所推行的“均田制”下,老百姓都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经济一定相比较之前会有较大的发展,故选C;题干论及的是农民的授田数量,而不是社会人口的增加,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在均田制之下,百姓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不是耕地的减少,排除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排除D。9. 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韩愈这

10、样做的目的是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韩愈对儒学道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故D正确;儒学道统和佛道无关,故A项错误;格物穷理是宋代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故B项错误;理学吸取了佛道精髓,故C项错误。10.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11、【答案】C【解析】【详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反映的都是佛教文化,这些石窟分布在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体现了佛教影响范围的扩大,故选C;石窟开凿并不能证明儒学正统地位削弱和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排除AD;石窟属于佛教文化,排除B。故选C。11. 宋朝的中书门下省职权相当于唐朝的( )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六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其中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负责执行相关政务,C项正确;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排除AB项;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等部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2. 下

12、列少数民族政权中,与南宋对峙并接壤的是A. 辽B. 西夏C. 金D. 西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南宋存在于1127年1279年,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故C正确;辽存在于907年-1125年,在南宋建立前,故A错误;西夏不与南宋接壤,故B错误;西辽是1124年1218年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政权,与南宋不接壤,故D错误。13.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13、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B.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孟子在宋代以后地位凸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程朱理学推崇孔孟思想,将儒学经典作注,受其影响,孟子自此也受到较高的待遇,C项正确。A项是宋代时期的理念,但与孟子无关,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的根本,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陆王心学是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发展,是理学的一种表现,D项排除。故选C。14. 明朝时,皇帝遇到有不清楚的事,可以随时询问内阁学士,以便决策。奏章批答,由皇帝口授,内阁学士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来,即所谓“传旨当笔”。据此可知,明内阁能A.

14、直接统领六部百司B. 是听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C. 成为法定的行政中枢D. 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完全听命于垒帝,完全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所以说内阁是专副皇权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明内阁不是决策机构而是咨询机构,B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中枢,并且不能直接统领六部百司,AC两项错误。15. 在16世纪末万历王朝的后期,朝野上下,掀起一股骂皇帝的“非君”思潮。大臣连篇累牍地指责君主的过失,毫不掩饰地揭露当朝皇帝“酗酒”、“恋色”、“贪财”、“尚气”,等等。这种现象体现了A. 皇帝权威荡然无存B. 万历皇帝从谏如流C.

15、 理学影响政治风气D. 早期民主思想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理学强调治国平天下,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大臣不畏权威,敢于直言正是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C项正确;明清专制政体得到加强,这是大环境,朝野上下对皇帝的指责对皇权有损,但影响有限,A项排除;材料只有单方面大臣批评皇帝的内容,并没有体现皇帝是否采纳了意见,B项错误;早期民主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部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 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