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3242992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Word版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叙州区一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S:32 Cu:6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B. 碳酸钠可用作糕点膨松剂C. 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D. 氯气可用作杀菌消毒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A. Na2CO310H2O、Na2CO3B. 盐酸、液氧C. 石油、氨水(氨气水溶液)D. 干冰、碘酒3. 下

2、列俗名所表示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明矾B. 四氯化碳C. 生石灰D. 冰醋酸4. “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都是氮的氧化物B. 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C. 液氧是一种单质D. N2O4中氧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125. 把下列四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不能使其导电性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 10 g氯化钠固体B. 10 g氢氧化钠固体C. 10 g硫酸钡固体D. 10 g硝酸铜固体6. 下列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

3、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Fe2+2OH =Fe(OH)2B.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 + 2H+=H2SiO3 +2Na+C.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D. Fe3O4溶于足量稀HNO3中:Fe3O48H=Fe2+2Fe3+4H2O7. 在下列条件的溶液中,各离子组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Fe2+、Na+、NO、Cl-B. 透明溶液中:Mg2+、Na+、NO、MnOC. 强酸性溶液中:K+、Ca2+、Cl-、HCOD.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H、Na+、Cl-、SO8. 下列说法

4、正确的是A. 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B. Na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 4.6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7g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D. 将少量Na投入到稀的CuSO4溶液中,会析出红色金属9. 下列有关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B. 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仅有,还有C. 可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D.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10.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Fe2+、Fe3+、中若干种,且各离子数目均相同。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Ba

5、(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中的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且微热时有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存在、Fe2+、Cl-B. 溶液中一定存在Na+和Cl-C. 溶液中可能存在Fe2+、Fe3+中的一种或两种D. 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11.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说明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原子之间得失电子叫做电子转移)A. CuSO4在反应中会氧化FeS2B.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每5个FeS2发生反应,有10个电子发生转移D

6、. FeS2在反应中只得电子12. 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XY段溶液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不是电解质B. a时刻表明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相等C. Y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此时反应的沉淀量最大D. YZ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是由于电离出的离子导电13.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2Na+2H2O=2NaOH+H22F2+2H2O=4HF+O22H2O2H2+O22Na2O2+2H2O=4NaOH+O2NaH+H2O=NaOH+H2A. B. C. D. 14. 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发

7、生如下反应:16H+10C-2=2X25C28H2O 2A2B2=2A32B;2BC2=B22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C22A2=2A32C可以进行B. 反应是置换反应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2B2A3D.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A2BX2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1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BaSO4是不是电解质_(填是或不是);(2)H2SO4溶液能否导电_(填能或否);(3)写出B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图中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的原因_;(5)

8、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的原因_;(6)写出Ba2+SO=BaSO4对应化学方程式_。16. 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常见水处理剂还有高铁酸盐及ClO2,请回答下列问题:(1)FeCl3可以用来刻蚀铜箔制造电路板,写出对应离子方程式_,如何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_(用离子方程式结合必要的文字描述)(2)高铁酸盐是一种绿色净水剂,其有效成分是高铁酸根FeO,能消毒,且能净水。工业上常在强碱性介质中用NaClO氧化Fe(OH)3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3)ClO2是一种高效、低

9、毒的消毒剂,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水处理时,加入的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消毒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胶体)。K2FeO4中Fe的化合价为_价,高铁酸钾可用于净水消毒的原因是_。(5)铝盐也可以净水,请写出向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17. 已知氯气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生成的产物受温度的影响。实验室中利用如图1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装置A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B中的试剂为_,

10、该装置作用为_。(4)装置C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装置E的作用是_,可选用试剂_。(填标号)a.NaCl溶液b.NaOH溶液c.稀硫酸(6)探究KClO3和NaClO氧化能力(图2)操作:向1号(KClO3)和2号(NaClO)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现象: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结论:该条件下氧化能力KClO3_NaClO。(填“大于”或“小于”)(7)工业上常用氯碱工业来制备氯气,其原理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的同时还可得到氢气和烧碱,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8.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出口量世界第一、饰(Ce

11、)是一种典型的稀土元素,其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氟碳铈矿(主要成分为)形式存在。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制取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中C为+4价,在空气中焙烧的反应中Ce元素被_(填“氧化”或“还原”),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2)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酸浸过程中用稀硫酸和。写出稀硫酸、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室温下,纳米级分散到水中形成分散系。当_(填实验操作、现象)时,该分散系为胶体。(5)准确称取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过硫酸铵溶液将氧化为,然后加入与之恰好反应完。(已知:)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9. 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金属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B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D_。(2)写出基本反应类型:反应_,反应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向D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