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373234616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6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情感、

2、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

3、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回顾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学生回答) 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对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并填写表格。 h2(g)+1/2 o2(g)= h2o(i) ?h

4、= - 285、8kj/ mol 点燃 h2+1/2 o2= h2o 学生回答: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2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化学方程式不用。 再次让学生对比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200 h2(g)+i2(g)=2hi(g) h=-14、9kj/mol 101kpa h2(g)+ 1/2 o2(g)=h2o(g) h=-241、8kj/mol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学生讨论总结: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

5、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4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_105pa;普通化学方程式中注明条件。 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数值也加倍; 让学生自己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_105pa;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

6、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热和能源,课后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及其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完成本节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2 一、分析教材(备教材) 备好课的前提是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

7、就是我们教师要备课,要常备课,常备常新的原因。正确理解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重点 (1)初中化学知识点 根据中学化学课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在中考说明中归类非常详细。 (2)知识点的作用 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所在,就是要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核心内容具有后延续性,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不一定是考点,有可能渗透在考点之中。 例如:原子的结构决定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决定化合价。 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决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8、时药品的取用原则。 2、领悟教材的教学价值 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就是要分析和挖掘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认知结构、技能、思维培养等的作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挖掘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案例 “第五章 燃料”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元素多种

9、物质 本单元中涉及含碳元素的一系列物质,如碳的多种单质、氧化物及碳酸、碳酸钙等,一方面是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的多种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内容,反映了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观念,加深了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的认识。 2、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物质的性质影响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一定性质等化学学科思想。 3、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化学学习

10、的基本实验技能。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是在氧气制取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 4、学会“对比”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蕴含着“对比”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找出不同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可以建立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5、认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碳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损健康,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

11、对有关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6、建立物质转化观 在此之前 ,学生通过学习氧气o2知识,从化学角度认识某一具体物质的一般思路已有了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含有同一元素的多种物质的学习迈进,帮助学生初步把握物质间的联系,找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 例如: 在粗盐中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中作为选择合适的药品的依据。(铁铜混合物除去铁的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物中除去一氧化碳的方法) 因此,学生学习本章 ,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学科观念的初步形成。 二、分析学生(备学生)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

12、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对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通过多种方式了借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已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如、;哪些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等,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 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节点。难点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部分学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材料。 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

13、来确定教学难点。一般来说,难点的产生原因是:(1)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易理解,(2)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属于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难以形成真实的表象;(3)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等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 三、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是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教学目标对老师就是一个“导演”的方向,对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非常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测量。 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既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又

14、要保证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于每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代表着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在注重教学目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教学目标间的平衡和侧重。有的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可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水平,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目标。 例如:原子的构成 1、以汤姆森发现电子和卢瑟福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原子内部的结构奥秘。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及运动情况分析,推论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根据镁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情况分析,推论出不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结合的原因。 4、通过学习和反思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验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价值,通过对原子结构奥秘探究,认识到人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