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

上传人:26****ao 文档编号:372166576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第8课电子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一课时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既是对前一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深化,同时又是后一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导入和铺垫,围绕本单元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核心,侧重强调提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自觉运用哲学观点正确指导自己的生活,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学情简要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本门课程的前期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及辩证

2、法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尤其是本单元第七课的学习,学生明确“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过程”,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身心特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区分事物的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媒体及身边接触到一些上当受骗、假象误导的案例,所以对于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有初步认识了解。(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略)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3运用目标:学会

3、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漫画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漫画说明现象和本质不是等同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学习新课: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案例“谷粒何以变成谷堆?”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对现象的认识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比较低。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的样子

4、。国王的错误就在于仅仅凭借感觉就作出了决定。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学生进一步讨论漫画: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二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

5、举止表现出来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作正确的认识,把假象当作错误的认识。 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 ”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 ”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教师引导:在

6、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首先,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

7、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案例分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

8、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组讨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

9、迅速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分析说明:(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文明上网? 教师引导: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实际运用:(1)社会生活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杂、真假混淆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

10、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善恶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首要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请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关是非、善恶、真假方面的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后,有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这两种观点的呢? 请分别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为辩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11、 第二课时 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1莫被假象迷惑双眼教师播放视频“海市蜃楼”。教师引导: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课件展示:社会中的真假难辨。医生给病人看病,必须识别病情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对症下药;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必须识别案件现场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找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消费者购买商品,必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才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应聘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识别合同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带有诈骗性质的现象,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明确:学会识别假象,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教师课件展示讲解故事“慈善家的谎话”“古堡擒凶”

12、。理解认识到: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杂,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同在。小组讨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课件展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天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 有的人主动护送迷路的老人;有的人仗势欺人,欺负弱小。 有的人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内;有的人随意践踏草坪,污损洁净的墙壁。 有的人为寻找丢失物品的失主在路边苦等;有的人顺手牵羊拿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宁,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痛快,搅得四邻不安。 有的人为了百姓的生计废寝忘食,任劳任怨

13、;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投机钻营、费尽心机。有的人奉公守法,主动缴纳税款;有的人虽有千万财产,却偷税漏税。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小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分析说明:(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

14、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文明上网?教师引导,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不良诱惑:(1)好友小丁邀你上课期间去网吧玩游戏。(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7)一位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迷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8)一名

15、经常上网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上网不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1) 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用技巧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5)专时专用。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6)请人监督。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7)请学生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