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72166240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长辈们的话”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年轻人常常不愿意听长辈们对他们说“我是为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之类的话;等到年华渐老,阅历增长,他们又往往会不自禁地对自己的晚辈说这些类似的话。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很简洁而又蕴含思辨性,我们姑且称之为“极简思辨”材料。对于此种命题形式,要引起同学们高度关注。审题方法一:综合立意法材料中呈现了一个生活实践情境,即人们在年轻时常常不愿意听长辈们的经验、教训;但在年老之后,却也会重复自己长辈们的行为。材料的核心在于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经验”,要求考生有归因意识。

2、为什么长辈们会对晚辈说这些话?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经验是经过生活的历练得出来的,希望晚辈能吸收这些经验,少走弯路,少遇挫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听这些话?是因为他们想经历全新的生活,或者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可能与长辈们所认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此,长辈们的经验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没有多少指导意义。综合材料可知,前半部分重在说人们年轻时不愿听长辈的“经验之谈”;后半部分则表明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增长”,他们也“对自己的晚辈说这些类似的话”。由此可见,“经验”在亲身经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审题方法二:抓对象关键法一抓矛盾对象。从题目中的“长辈们”“我是为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之类的话”可概括出关键

3、词是“老人言”“经验”等;从“年轻人常常不愿意”可知年轻人的态度为不相信不接受。这样年轻人与长辈们一组对立的对象就很突出。二抓话题中心。“年轻人”由起初的“不愿意”“不太接受”,到后面的转变,“又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晚辈说类似的话,原因在于“年华渐老,阅历增长”,可见关键词是“阅历”,这也是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是由于阅历增长体会到老人经验的正确性。其实,老年人谆谆告诫,“我是为你好”,焉知他们年轻时不也经历逆反(反感)“老人言”?由此可见,话题核心是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老人言”(经验),行文的重心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要听老人言、为什么不愿听老人言、如何听老人言。【优秀范文】1吾有一计可教汝,半由年

4、岁半由君初冠者书生意气,难晓阅历之意理;耄耋者经生知命,易教子以经验。时光荏冉,阅历日增,当以于阅历之意念,窥人事之疾化。(引材料,用对称句,点出“经验”“阅历”,简洁语言中体现审题的精准。)弱冠及笄之年,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尽观大千世界,阅历虽不信而渐积焉。(筋骨句一,从为什么的角度,析弱冠者书生意气,因而“不进长者之言”。)鹰隼翱翔,幼虎啸谷,富于春秋者,多有熊罴奔撞之意,龙蛇腾飞之心。当时是也,阅历尚浅,且不知世事无常,人心诡谟。故其试之观之,犹岳鹏举参朝堂之事不成,遂知奸佞当道之阅历;范文正知边邑而不敌,遂知病政殍军不可用;陆放翁见蹄兵南下而不起兵,遂知肉食者偏安于江南一隅;刘克庄见

5、实之忧边之语,走笔和之而知“快投笔,莫题柱”之劝慰激奋阅历。年不长者不知事,事不经者阅历乏。意气风发少年时,由其年岁尚浅,倘养深闺人不出,复不进长者之言,无乃不可乎!时序维新,吾侪慎思长者阅历之盛,取其可用者,亦躬行之以积阅历,以广视界焉。 斑白年长者,以其积阅历而灵验者,而欲传于后人以助长。(筋骨句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析年长者阅历经验丰富,欲谆谆告诫的苦心。)阅历之丰,无非所见之人众,所经之事繁。故或曰:“阅历乃知也。”长者有知,其皆出于此乎?帝尧“静渊而有谋,疏通而知义”,皆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中学,制鬼神以礼义之博阅历焉;及其嗣,有绳墨以与人,得尧嗣舜。此诚可见尧知事而善断,知人

6、而善用,皆自起为国中学,以致为博士也。长者之教诲谆谆,言之剀剀,自由其慈爱于幼,冀其道坦而直,泥淖险阻之未尝。年岁渐积人渐老,时光稍过历渐积。何为向子言不止?拳拳爱心望子行。幼少而听取,年长而放行。若知其循循相变之意理,则有行行相向之大和也。(筋骨句三,从怎么办的角度,一善指点一善听取,相得益彰。)人生而有青年,亦有老日,晓阅历之变与年岁之变,岂不知曷以待之?纪昀所载老河兵据理臆断之不得,戍河濕之地而知石坚且硬,将往上游去焉而告寺人与讲学家,岂非其视己影于诸,而愿以告之?少子,但听其言,其阅历所载者,皆辨事识嚣之道,见事不缪之言。复可见训俭示康、诫子书久传不绝,亦幼者博观而约取,其长选贤而教之

7、,不自专也。长者,但松其臂,其阅历所积者,当以其下水躬行,得之于己而已。是以舜立皋陶、共工,唐太宗立秦王而试之,皆有阅历使之,而望后继者自寻也。由此观之,各屏一步,可至和焉。吾有一计,人事所教,愿悉教之以助汝;尊有一计,吾听半分,而行以铸吾怀。阅历悠悠,年华渐老时便晓:吾有一计君教吾,半由君故半由己。(932字)简评审题精准,文脉通畅,结构清晰,才气侧漏。抓住青年与老者两对象,从“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析原因、说做法,侃侃而谈;浅易文言风行文,特别是教材中素材的运用信手拈来,增色不少。2承前路,启后世,开大道“我是为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此类言语,年轻人往往不愿听。可随着年华

8、老去,这些话语又成为人们口中的“熟客”。如此矛盾又循环的现象亦引导我们思考其中的深义。依我之见,年轻时,当以理性谦逊姿态听取长辈肺肘之言;年长时,当以审慎灵活心态晓谕晚辈经验之谈,方可承前路,启后世,走好人生大路。年轻时当承前路,以理性谦逊姿态听取长辈肺腑之言,汲前人滋养。正如欧阳修所言:“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在长辈们眼中,年轻的我们正是那初升的红日,前途无限,因此更需要接受过来人的传授和规劝。而年轻的我们之所以不愿去听“我是为你好”之类言语,大都缘于对长辈重复言语不耐烦,嫌琐碎啰嗦。诚然,长辈们的话语有时稍显冗杂重复,可其用心之真挚,出发点之纯粹,却是需要我们去用心领会理解的。

9、作为过来人,长辈们的肺之言皆为字字真言,有些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下,但仍有值得倾听领会的灼灼真言。梁启超的字字家书中,无不流露着他的关切与无声润物的传授,是以梁家儿女在此浸润下“一门三进士,九子皆栋梁”,得成一代佳话。即便琐碎而繁杂,长辈们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拳拳之爱,都融铸在那一句句的话语中,以理性拨冗得金,以谦逊吸取经验,方为“承前路”之义。年长时当启后世,以审慎灵活心态传授晚辈经验之谈,开后人道路。多年前,鲁迅先生就“觉醒的家长”一题阐述其内涵,予后人思考。现如今的我们终会年华渐老,阅历增长,以长辈的姿态与晚辈进行交流。彼时的我们,也有了说不尽的千言万语,想要传授经验之谈时,“我是为你好”此

10、类言语不由得从口中蹦出,此时的后辈又如当年的我们一样不愿去听。在由晚辈到长辈的身份转换上,我们历经良多,感受颇多,应以审慎灵活的心态将我们的经验之谈传至后人。正如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与其儿子的沟通交流,二人地位全然平等,以朋友间的亲昵传递观点。龙应台将深沉母爱隐于文字之后,以换位思考的智慧传达感受。倘若以朋友间的亲密进行交流,而非说教唠叨,我们的经验之谈能更好地被辈接受。吸纳长辈真言,传授晚辈智慧,在良性循环中将道路代代传递。人生道路的传递,是由长辈到吾辈,吾辈到后人的代代传递的循环过程,吾辈作为智慧的接力棒,需以千钧之力承前启后,开后世通途。正如无数次大难当前,前人以身铸魂,晚辈铭记在心

11、,凝心聚力,代代传通,智慧不死,灯火不灭。听取长辈言语,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囫囵吞枣,而是理性扬弃后的吸收与传承。传授后辈智慧,不是一味输出,需以言传身教感化后人,如此,智慧之花绽放,心意代代传递。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发此宏志,吾侪青年必以承前启后之势开辟人生道,汇荧荧之火达通天之光,开万世坦途。(1099字)3谨听老人言,渐悟人生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长辈走过了许多路,吃过了许多苦,见过了许多事,才走到今天。许多道理都是人生经验得来,年轻人或许尚不能理解,但也需善听,待到阅历丰富之时,自会悟得话中之理。少一些逆反,多一些听取,吸长辈的智慧,也是

12、在为人生之路寻找合适的方向。俗语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许多年轻人对此感到鄙夷,曾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于是便有“对着干”的念头在心中发芽成长。诚然,长辈所说的并非全然正确,也许也确有些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话就是陈年朽木,一无是处。不妨翻开论语,孔夫子千年前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亦可翻开史记,司马迁千年前所记述的秦皇汉武,至今仍给予我们启示和警醒。数千年前的话说尚能指引我们,长辈的话说又何尝不可?且看室纸传承人毛胜利,听从老一辈的经验与方法,将空纸制作手艺传承并发展;再看中国第一焊高凤林,听从老一辈的指导与教诲,方有如今火箭“心脏”的制成。长辈所

13、说的话,还需善听。年轻人当放下逆反之心,听取长辈所言,让它们成为人生之路的指向标。有一分听取,有一分实践,在实践中验证道理,在实践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经验。“兼听则明,兼信则昏。”听取长辈的意见、经验,也需用实践去验证。倘若一味听取而不加分辨,谬误终归是谬误,终无所进取,只会在重复的失败中兀兀穷年。与此同时,更应在实践中积累自己的经验,“拿来主义”固然不错,然而有了自己的经验,方才能有如虎添翼之势。且看云南白药吸收其它老牌企业的经验,并不断创新产品,开拓销路,终有老字号再焕新;中国吸取苏联经验,并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专属于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有今日中国的国富民强,人民幸福。经验从实践中来,也应到实践中去。年轻人善听取,亦善实践,从中走出自己的路,方能有春色满园,百花齐放之景。收一份经验,传一份道理。不断积累了经验的我们,也需将其传下去,发挥其长久之效。常说:“我们最终还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贬意,角色的互换,视角的改变,所视之景自然不同。也许我们的下一辈也会和我们当初一样,但请不要厌烦,因为我们也曾是他们。将经验传下去,才是我们的责任。正如中国将中国智慧散播全球,帮助多个国家,这才是责任的担当!年轻人们,谨听老人言,渐悟人生理。终有一天,理解老人,成为老人,迎接更加光明的下一辈。(996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