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72166235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秋怀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浙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此诗作于到任滁州后。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

2、,并攻破了濠垣。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颔联没有直接回答首联问题,仅仅十个字,不琢雕饰,不仅写出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内心浓重的愁苦之情。B欧诗借写秋景,重在抒怀,从诗歌的最后两联可以看出:诗人既有儒家忧世之慨,又有道家“贤者避世”的超然物外之想。C元诗首联以凉叶萧萧、秋雨淅淅、寒霜清冽来描绘秋景,烘托出诗人悲秋的情绪,而颔联和颈联则将诗人悲秋的情绪具体化。D元诗的三四两句中,“菊花”和“白发”对比鲜明,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金黄的菊花生机勃勃,而白发的诗人却未老先衰。2有的古诗讲求“实而有条理”,也就是诗歌创作追求章法严谨,丝尽茧成。你认为上面哪首诗更能体现

3、这一特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注】宋仁宗庆历五年,“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获罪,降知滁州。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物岂不好”用反问句引出诗人心绪,“秋怀何黯然”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三、四句运用的意象叠加手法,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异曲同工。C从五、六两句看出,诗人为了拥有丰厚的官俸,只能含羞忍辱,以致两鬓斑白。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

4、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文本一:秋怀(其二)孟郊【注】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文本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

5、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晩境颓唐、愁病交加。6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二首(其二)黄庭坚注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诗人三十岁,当时诗人在今河北大名担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争。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A“苔滑”二字点出雨后情况,和“空”字结合,表现出了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少。B“鹊转南枝夜深月”与“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鹊”的意象含义不完全相同。C“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传达出诗人对世人交情淡薄、不易信赖的感慨。D全诗前四句写景,每联先静景后动景,寓情于景;后四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细微含蓄。8把“蛙号池上晚来雨”改为“蛙鸣池上晚来雨”,表达效果有何差别?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姚子敬秋怀赵孟頫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苜蓿秋高戎马健,江湖日短白鸥寒。金樽绿酒无钱共,安得愁中却暂欢。【注

7、】赵孟頫,宋皇室后裔,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自身未出仕元朝之前,为哀悼亡宋而作的诗。王猛,十六国时前秦苻坚之相,辅助苻坚平定中原,曾告诫苻坚勿犯东晋,苻坚不听,大败于淝水。谢安,东晋政治家,淝水之战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运用比喻手法,用“风尘”比喻形象地写出自己在时代大潮中的渺小。B颔联用典,用王猛与谢安的典故,有历史见地,含蓄地道出南宋灭亡的根源。C这首诗各联之间字面上不相干,但意绪一脉相连,关键在于内容上有暗连。D这首诗是南宋灭亡之后诗人的痛定思痛,有杜甫绵密浑厚、沉郁苍凉的风格特点。10诗的最后一句写到“安

8、得愁中却暂欢”,诗人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拟秋怀诗清蒋士铨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注释】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卓荦:卓越,突出。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文字何以寿”,劈头一问,警醒有力;同时勾引全诗,立意鲜明,引人深思。B五、六两句翻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又与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C“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两句申明夙志,即使归隐,也要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D

9、诗歌最后两句收束全诗,展望身后,充满自信,是曹丕所谓“声名自传于后”的境界。12著书立说是古人认为的“三不朽”之一。如何才能使文章“不朽”呢?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怀二前(其一)黄庭坚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注】宫应商。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注】筼筜,一种支薄、节长而杆高的竹子。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扣题,从细微处入手,分别用了两个叠词,展现出了秋天的凄清景象。B颔联对仗工稳,写出雨后芭蕉叶子的颜色变化和风吹竹动的声音,极具画面感。C颈联宕开一笔

10、,通过写捣衣声的急促和日影不长,侧面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D全诗写景,视觉和听觉并用,既体现了诗人观物之细,也为最后抒情做了铺垫。14诗人在尾联写自己的生活境遇,看似颓唐,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楼令秋怀次韵夏孙桐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夕照澹金台,销沈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丛菊漫淹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即点明“秋”景。残叶、寒阶,令人顿生凄凉之感,秋风萧瑟,动人心怀,用残景衬托词人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B“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

11、”写出了中华大地上“兵气”绵延的现实,并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C“夕照淡金台,消沉几霸才。”词意紧承上阕,借用燕昭王置千金以延士的典故,表达了希望统治者振作精神,富国强兵,救民于水火的积极心态。D“丛菊”句,借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用花香映照兵气,构思新颖,耐人寻味,体现了词人较深的造诣。16请简要分析词人“悲来”的原因。参考答案:1A2示例一:我认为第一首更能体现“实而有条理”的特点。首联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颔联不直接作答,却承首句描绘“节物”,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叹国事而白发生,羞于目前于国无补的生

12、活。尾联紧承前文因而愤然思归。整首诗先问后景,再答,最后抒情。像蚕吐丝为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章法严谨。示例二:我认为第二首更能体现“实而有条理”的特点。首联描写秋声秋意,渲染悲凉气氛。颔联扣秋怀之题,抒发了诗人内心感伤。颈联承接颔联“客”字写诗人萦怀故土,时时发为吟咏,梦寐难忘。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希望站在石岭关头,亲眼望沦陷故乡的殷殷期盼。整首诗先写景,再抒情,由眼前之景引出客居之愁,再引发家国之感。像蚕吐丝为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章法严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A.“也写出了诗人内心浓重的愁苦之情”错误,“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写西风里酒旗

13、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并非表现诗人之愁。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示例一:我认为第一首更能体现“实而有条理”的特点。第一首诗。“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本应令人欣喜陶醉的季节,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颔联不直接作答,却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个字咏尽秋日佳趣。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白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尾联是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诗人以“贤

14、者避世”的想法,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整首诗先反问,后描写秋天特有景物,颈联回答疑问,最后抒发思归情感,章法严谨。示例二:我认为第二首更能体现“实而有条理”的特点。首联“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写秋风中诗人独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声秋意。明里写景,暗中已在传情。颔联“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既承接首联秋景,又直扣秋怀之题,抒发了诗人“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伤。“白发”“远客”,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颔联“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承接颈联“客”字,写诗人萦怀故土,时时发为吟咏,梦寐难忘。尾联“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希望站在石岭

15、关头,亲眼望沦陷故乡的殷殷期盼。正因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浓,愁绪绵绵,才华发早生,诗情凄苦,辗转难寐。整首诗先写景,再抒情,由眼前之景引出客居之愁,再引发家国之感,章法严谨。3C4对秋日风物的喜爱;对自身处境的感伤;对朝政国事的担忧;对无为受禄的愧疚;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归而不得的无奈。【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诗人为了拥有丰厚的官俸,只能含羞忍辱,以致两鬓斑白”错误,颈联是说“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节物岂不好”“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可知,作者先用反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