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包身工教学课件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372158669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包身工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包身工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包身工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包身工教学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难与新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第二单元包身工第7课课前知识铺垫1.作者知识夏 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

2、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2.背景知识20世纪30年代,旧社会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渐渐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为了避免成年工人罢工的威胁和榨取更多的利润,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春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3.

3、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新闻性: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具备时效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文学性: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

4、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2)包身工制度包身工是旧社会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包工头给予她们的父母或保人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她们却要承受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动,有了疾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被折磨致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度。4.读准字音(1)褴褛(lnl)(2)谄媚(c

5、hn)(3)籼米(xin)(4)搽粉(ch)(5)账簿(b)(6)蹒跚(pnshn)(7)骷髅(klu)(8)蓬头(pn)(9)锭壳(dn)(10)莴苣(w)课时1记录包身工悲惨生活,理解报告文学新闻性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梳理事件叙述脉络和背景内容,理解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点。夏衍谈包身工中说,其实,20年代后期,夏衍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直到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他从认识的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组织工人运动的同志口中,了解到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他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夏衍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

6、,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他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他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假如你是夏衍的助手,请你记录下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并结合调查内容整理相关的背景资料。情境任务亲历包身工生活,秉笔揭社会罪恶活动一筛选信息,把握基本事实阅读夏衍关于包身工的回忆,完成学习任务。“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1.阅读全文,把“不带虚构”“如实”的材料在课文中标注出来。根据这些材料,制作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概括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状况。包身工作息时间

7、包身工生活状况415起床430早餐蓬头、赤脚、衣衫褴褛、睡眼惺忪;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充斥威势的喊声。每天两粥一饭,几乎没有菜吃;吃的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豆腐渣;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包身工作息时间包身工生活状况500上工1800放工没有自由;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面对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的罚规。被搜身;被随意打骂惩罚;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活动二结合背景材料,把握文体特征2.新闻作品除了叙述新闻事实,还会交代一些背景材料。请结合调查内容,整理与包身工有关的背景材料,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的作用。答案包身工的来历乡下或灾荒区域的女孩

8、,被哄骗签下“包身契”。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1)因日军的侵略,农村破产,这些女孩子生活困苦不得不出去谋生;(2)“带工”老板为了从中渔利,极力促成;(3)她们可靠、安全、廉价。包身工的命运结局能够做满三年期限的不到三分之二;衰弱到不能走路还要工作,直到死亡。作用:写包身工的来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点明包身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分析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揭露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对包身工的奴役和剥削;介绍包身工的命运结局,在揭露罪恶的同时,进行抨击和控诉。3.课文包身工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答案文章围绕包

9、身工制度,用分散穿插的办法安排思路,结构分明,主线清晰。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这中间会用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文章在写四点一刻被骂为“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文章在介绍了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资本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的、详细的介绍。作者一方面理出了“包身工的一天”这样一条主线,清晰地记录了事情的真相,让人把握包身工的状况;另

10、一方面又在其中穿插着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和批判。将事实描述和制度分析交相进行,这是符合报告文学以记事为主的要求的。体现了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点,真实、有逻辑性。同时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激发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怒和反对。4.在认识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之后,请思考如果想要废除包身工制度有哪些途径呢。答案自身力量、工友帮助。包身工要自身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反抗剥削压迫。“有引号的机器,终究还是血肉之躯。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有时候愚蠢的奴隶会体会到一束箭折不断的道理。再消极一点儿,他们也还可以拼着饿死不干。”

11、新闻舆论。借助新闻舆论,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使人们了解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资本主义在中国依靠包身工血肉而飞速发展的现实。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只有中国自身强大了,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利益,才不会让自己的百姓再受欺压。课时2学习点面结合手法,理解报告文学文学性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赏析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及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点。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欢章在欢章散文中说:“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产生的不少报告文学作品,一般说来都还是纪实成分较多,像包身工这样能在叙事中注意突出人物描写,而且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这在当时确实是

12、难能可贵的。牢牢地把握住报告文学首先是文学的特性,忠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包身工的这个艺术经验,到今天也并没有过时。”今天让我们从艺术性的角度赏析这篇报告文学。情境导入活动一赏析手法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1.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试结合文章分析。答案“面”上的描写,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本文写包身工起床、吃粥、像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

13、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如描写包身工居住环境的场面,无不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而描写包身工吃饭时的场面,则写出了她们饥不择食的惶急、人多粥少的恐惧、食不果腹的辛酸的乞丐般的生活。“点”上的描写,主要是选取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提到三次的“芦柴棒”。作者虽然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遇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这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对“芦柴棒”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作

14、者选取的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与前面对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的描写,形成了“点”与“面”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两者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活动二体会强烈情感2.文中不少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下面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答案这句话运用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慈祥”这个褒义词,在此句中转为了贬义,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的生

15、活,实质上是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糙,暗含讽刺的意味。(2)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答案这句话直抒胸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想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3)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

16、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鸦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答案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饲养”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情,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运用联想对比,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温情施与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4)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答案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