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1993307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四: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 探秘”两弹“摇篮》(教案)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四 发展之美 第14课国之重器探秘”两弹“摇篮 教学设计课题国之重器探秘”两弹“摇篮 单元四学科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年级4-6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主研制“两弹一星”。 2.了解掌握“两弹一星”精神。3.通过学习“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事迹,感受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重点了解掌握“两弹一星”精神。难点通过学习“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事迹,感受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么它是在哪里研制的?让我们走进四川梓潼县。在四川省梓潼县,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曾经岗哨林立,高

2、度保密,常人不能涉足;这里曾经精英云集,走出了9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这里,铸造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你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吗?又有谁在这里默默无闻地奋斗?让我们一起去探秘“两弹城”的峥嵘岁月吧!视频交流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讲授新课一、深山秘官,两弹摇监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捍卫国家安全,党中央和毛主席毅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1.

3、查一查查阅资料,了解党中央和毛主席为什么毅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两弹一星”不但代表着综合国力,而且代表着军队现代化的程度,使中国赢得了大国地位;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陈毅20世纪60年代,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从青海迁至四川省梓潼县。院本部设在梓潼县长卿山,各研究所则分散于龙门山和剑门山的莽莽群山之中,梓潼县继青海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怀看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愿望,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这里。他们隐姓埋名,藏于深山,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中。

4、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 在梓潼县两弹城的两弹历程馆大厅,印着十二个大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正是无数科科研工作者献身科研,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真实写照!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科学家们带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艰苦奋斗忘我攻关。他们白天挑砖抬瓦搞基地建设,夜晚挑灯夜战学理论、学专业。他们没有节假日,研究室里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为了演算一个关键数据,他们用算盘、简易手摇计算机一遍一遍地计算,一日三班倒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完成了原子理的理论设计方案。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用生命镌刻了舍我其谁的强国之志!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

5、,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1.说一说查阅资料,了解邓稼先为中国两弹”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说一说这段话中蕴含了他怎样的情感和精神。播放视频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的贡献这段话蕴含着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默默无闻,不怕吃苦,敢于担风险情怀。2.介绍于敏于敏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但是,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极其陌生,他的故事流传甚少。与其他“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不同,他没有西方名校留学的经历,没有喝过一滴“洋墨水”。这位“国产专家”,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凭借惊人的毅力,率领团队以不怕吃苦、

6、不惧艰辛的精神,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氢弹研究中,硬是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三、国之重器,扬我国威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就正是在一大批甘愿隐姓埋名、为祖国强大而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带领下,在两万多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时间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

7、国家!2.原子弹研制成功原子弹爆炸时,强光一闪,火球迸放,接着一朵磨菇云腾空而起。10月16日下午5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下午3点钟,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刹那间,全场人员踊跃欢呼,掌声雷动,激动得热泪盈眶。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领域的又一次飞跃。 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凝聚力,为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1999年,

8、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3.议一议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勇于创新、甘于寂寞、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邓稼先、钱学森那种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担责的精神,热爱学习,懂得吃苦,敢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5.“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排名不分先后)邓稼先钱学森周光召赵九章

9、王希季郭永怀于敏朱光亚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任新民黄纬禄程开甲姚桐斌钱三强孙家栋钱骤屠守锷王淦昌彭桓武王大珩杨嘉墀6.讲一讲 选一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查阅资料,讲一个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播放视频从牛到爱钱三强的故事7.阅读:中国“两弹城”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搬离梓潼县迁至绵阳科技城,“两弹城”逐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为了保护这片红色遗址,弘扬“两弹”精神,梓潼县恢复了“两弹城”的部分场所。至今,这里仍完整保存着大礼堂,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将军楼等167栋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物以及防空洞等遗迹,新建了“两弹历程

10、馆”“家风馆”等展厅,同时还存2万多份图片资料,500多万字文字资料,3000余件实物。“两弹城”景区以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文化,成为人们进行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四、作业布置查找资料,说一说,“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事迹。阅读交流阅读学习体会 学习 合作 交流议一议 讲一讲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让学生了解、学习“两弹一星”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感受张思德“以身试毒”,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学生深切感受长征精神。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将来为强国而努力学习!呼吁参与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感受了“两弹一星”精神和功勋人物的事迹,让我们发扬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板书国之重器探秘”两弹“摇篮深山秘官,两弹摇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 国之重器,扬我国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