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7198993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请选出下列句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从最高处发源,立下鸿鹄(h)之志,遇险阻,愤激奔滕;经平沙,浅唱低吟。 B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y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n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有价值的部分则需咀嚼消化。 D它们带

2、着劳动与痛苦所给(gi)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靳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在曹文轩系列“成长小说”中,来自生活的素材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相得益彰。 B书卷气来自孜孜不倦地读书,在幽幽书香日积月累地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C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D山中夜晚,月明风清,树木姿态各异,徜徉其间,人们舍不得打破这山间的静谧。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

3、,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C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4名著阅读。(5分)(1)请你结合下面选自二十四孝图的文段,说说作者借“阿长”这个人物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分) “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2)下列选项是与贝多芬传一书相关的内容,请你选出有错误的两项。(2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创作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当时的欧洲社会躁动不安,弥漫着腐败的风气。 B在表现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族

4、的情景时,作者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了贝多芬高傲、倔强的形象。 C贝多芬一生历经磨难,失聪的痛苦,爱情的失意折磨着他的心灵。临终前,他的“儿子”韦格勒也没有陪在他身边。 D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且是因为他的音乐给苦难的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5默写。将相关诗文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7分) (1)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2)常恐秋节至, 。(乐府诗集长歌行) (3)王维使至塞上的颔联是: , 。 (4)与朱元思书中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 , 。二、综合性学习(6分)6校刊在建设校

5、园文化的同时,也是全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新华中学拟出版校刊学苑,请你参加编辑工作。 (1)校刊要依据内容设置栏目。栏目的名称应轻松、活泼、灵动,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心理。比如:“好人写真”就比“好人好事”灵动、新鲜。学苑将设置 “校长讲话”、“青春风景线”、“读写沙龙”三个栏目,其中哪个栏目的名称不恰当?如何修改?(2分) (2)校刊每一期内容往往有所侧重,刊物才有个性和特点。学苑下期新设“读懂诗人心声,感受家国情怀”专题,向全校同学征集对联宣传。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来稿,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并回答这副对联“读懂”了哪位诗人的心声。(3分) 上联:写现实刺积弊举世称圣 下联: 。 (3)

6、校刊的质量取决于稿件的质量。为提高学苑编辑的写作水平,激发本校文学社成员的写作热情,编辑部将举办“读写的味道”座谈会。请你校对通知稿。(指出错误即可,1分)通知学苑编辑及文学社成员: 2018年4月23日上午在学校三楼举办“读写的味道”座谈会,请准时参加。 学苑编辑部 2018年4月16日三、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2题。(14分)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7、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了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

8、:“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9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0把文中画线句了翻

9、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12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四、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提示:认真阅读注解,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年代及与年代有关的历史背景。)(15分)一 面阿累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

10、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儿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11、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放下,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

12、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了。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

13、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

14、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寒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己,写下了上面的话。 1936年10月 (选自鲁迅回忆录,有删改)【注解】阿累(19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