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194110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度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网格员招聘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可以运用_来激发员工的斗志。 A. 培训 B. 暗示 C. 沟通性会议 D. 游说策动 2、 论证:在作经济决定时,人们倾向于少考虑或不考虑环境因素,例如作空气与水的清洁度、濒危物种的灭绝等的成本收益分析。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要人们多考虑环境因素,就要赋予环境因素 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经济价值本身就来自人们作出经济决定时所作的成本收益分析。结论: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与其研究方法存在着矛盾。假设以上论证是正确的,则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力

2、度是_。 强烈的,赋予环境因素以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在作出经济决定时考虑环境因素 A. B.强烈的,除非经济决策对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事物不会造成任何事实上的影响 C.充其量是微弱的,因为上述段落没有证明经济决策者大体上都不会考虑环境因素 D.充其量是微弱的,因为上述论述假设污染和其他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少源自经济决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是要人们多考虑环境因素,研究方法是赋予环境因素一定的经济价值。而题干中的论证说明这一研究方法无法实现研究目标,因为经济价值本身就来自人们作出经济决定时所作的成本收益分析。因此,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与其研究方

3、法之间存在着矛盾。题干中的论证对结论有强烈的支持力度,除非经济决策对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事物不会造成任何事实上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经济决策对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事物造成影响,题干中的论证对结论就有强烈的支持力度。所以答案选B。 3、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_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 A. 山东 B. 山西 C. 河南 D. 河北 4、对于薄利多销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_。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趋于无穷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即指降价:“多销”不仅仅是指销售量增加:也是指通常情况下总收益增加。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因此:当价

4、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时:必然是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即对于一个商品来说:它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也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比率/价格变动比率(: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本题所属考点-经济5、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改变、调整的政策数量极大,可以说经济制度的转型,导致了生产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全面转型,其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政策方面。市场经济制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主题。 最能准确地复述以上这段文字的一段是_ A. 经济制度是国家的命脉,若要改革,必定触一发而动全身 B. 学术界的理论探讨

5、走在改革前沿,不断为经济建设开拓新的视界 C.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在不断变动休整中走向成熟,然而任务依然艰巨 D. 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6、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 A. 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B. 商鞅变法 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C. 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D. 勾践灭吴 齐桓公称霸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7、李某在偷盗超市外停放的自行车时被超市保安刘某发现,李某于是持匕首划伤刘某,在争斗中李某因头部撞击旁边的栏杆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刘某见

6、状,捡起匕首,往李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李某死亡,对于刘某用匕首刺死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 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 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 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8、“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

7、题库原题9、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 A.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 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D.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0、下列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应正确的是_。 A. 鸦片战争尼布楚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 C.甲午战争南京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庚子赔款 E.第一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结果是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8、,使得中国开始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和沙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1689年9月7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的结果是和俄、英、美、法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是中英南京条约的规定;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的结果是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9月7日)的结果是签订辛丑条约,产生了庚子赔款,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故本题答案选D。

9、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公文写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下列不属于事实材料的是_。 A. 人物 B. 事件 C. 细节 D. 报刊社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公文写作的材料,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两类。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工作情况、现象、细节、数据图表等;理论材料包括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稿、文件、报刊重要社论及重要理论文章等。故本题答案选D。 12、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A.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C. 建立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D. 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10、的经济体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钱塘潮、恒河潮、亚马孙潮是世界三大潮涌。2013年4月4日至1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推出了探潮亚马孙直播特别节目,这也是全球电视媒体中第一次立体化、全景式直播呈现亚马孙大潮的壮观场景。除了地理因素外,对于亚马孙大潮形成的原因能作出科学解释的理论是_。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

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亚马孙大潮是-种潮汝现象,天体引力形成了潮起潮落。潮汝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侓涨落运动,它是由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可对潮汐作出科学的解释。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间歇性精神病人在_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精神正常B. 任何条件C. 犯病D. 无意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刑法第18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11

12、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这可能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B. 这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 这将会减少市场中的资金流量 D. 这表明我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16、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在埃及,医师依成法处方,如果到第四日而不见疗效,他就可以改变药剂,只是他倘使在第四日之前急于改变成法,这要由他自己负责。从同样的理由来论证,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统治的政体不会是最优良的政体,但也必须注意到一个统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通则的,而且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却是谁都难

13、免有感情。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_。 A. 法治优于人治 B.人性决定政治 C.法律是过滤了情感的通则 D.最优良的政体是不存在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态度理解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态度理解题。根据“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却是谁都难免有感情”可知,法治优于人治。故正确答案为A。 17、 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_。 A. 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B.走农业集约化道路,多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C.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D.通过增加耕

14、地数量安置农村劳动力 参考答案: C 正确答案是C考点国情社情解析A项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剩余本题解释: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城市的吸纳能力也是有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就要做好“开源”工作,一方面可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另一方面走城镇化道路,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B项走农业集约化道理,需要的劳动力会变少,D项增加耕地数量不符合国情,因此正确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 A. 草书形成于汉代 B. “饮中八仙”之一的张旭被尊为“草圣” C.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是宋朝人 D.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是元朝人。故本题应选C。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9、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20、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A. 主体的不同B. 客体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