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

上传人:1821****697 文档编号:37178683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必修一物理教案15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系统规划的产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物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 本文题目:高一化学教案: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一. 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 2.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 3.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理解有关现象. 4.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过程 1 .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理想实验: 如图甲所示

2、,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如果第二个斜面倾斜角度小,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是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思想方法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像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的

3、物体,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3)笛卡尔的观点: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 2.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工作,并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先看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如何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对牛顿第一定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

4、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确定了力的含义: 定律的后半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点要切实理解. 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相同.但是,我们不能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合外力为零. 3. 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 (1)对惯性定律的理解

5、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牛顿第一定律还定性地指出了力的动力学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改变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发生改变时,就有加速度.因此也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也不能认为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就没有运动,更不能认为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就一定受到那个方向的力的作用. (2)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

6、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4. 惯性与力的比较 (1)从概念比较 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从意义比较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而物质无处不在,惯性也就无处不有,一切物体均具有惯性,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惯性的世界,也叫惯性系。 惯性不是力,惯性与力毫无关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5. 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内因与外因 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7、两个:一个是物体受到的外力;另一个是物体本身的质量.外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质量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难易程度的内部因素。 在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就越迅速;反之,物体受到的力越小,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就越缓慢。 在物体所受外力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就越困难;反之,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就越容易.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了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难易程度。 6. 明确区分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与让运动物体停止运动的难易的不同 有同学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大,让它停下来即刹车所用的时间越长,即让汽车停止运动就越困难,因此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

8、越大.其实这是错误的. 比较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加速度大的其惯性小;加速度小的其惯性大;加速度相等时其惯性等大.同辆汽车,刹车时所受阻力相同,加速度相同,即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量相同,惯性大小就相同.行驶速度大的汽车,停下来的速度改变量越大所用时间就越长,而单位时间内的速度改变量仍然相同,即加速度相同,惯性大小相同.所以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D 【例二】用水平推力

9、F把重为G的黑板擦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力,当把推力增加到2F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来的几倍 摩擦力没变,一直等于重力。 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f=N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问题: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 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吗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0、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由=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3。如图所示,一个重G=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11、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答案:1。ABC2。ABCD3。D4。B 阅读材料: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

12、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了十九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示:,(通称“尺缩效应”)、(通称“钟慢效应”)、(通称“质速关系”) 上列各

13、式里的v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0和t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m0和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继狭义相对论之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体的分布,使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统称为相对论。 必修一物理教案(篇7)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

14、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 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