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157177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八单元 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八)第八单元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多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株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开白花,其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环境条件改变解析: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出现了新的性状。答案:A2.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解析: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由组合重组、交叉互换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人工重组。A选项

2、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答案:A 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经过地理隔离C.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常见形式,某些四倍体植物的出现不经过地理隔离。答案:B4.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导致的不育解析:C项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5.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

3、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A.不能结子的矮秆和高秆植株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能开花结子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体内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这些植株是高度不育的。这些植株不可能结子,也不能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6.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A.有害基因增多B.导致生殖隔离C.基因多样性丧失D.种内斗争加剧解析:小种群容易发生遗传漂变,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容易丧失基因多样性。答案:C7.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

4、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两个亚种;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间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答案:A8.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酵母菌细胞B.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C.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该酵母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解析: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

5、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都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C.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当DNA分子中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非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产生新的基因;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是染色体变异。答案:C10.下图是某家庭系谱图,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根据图解和以上内容判断,甲病和乙病分别是

6、哪类遗传病?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含有上述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多少A.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1/4B.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隐性、1/12C.常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1/4D.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3/4解析:甲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由于2患有甲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符合“有中生无为显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11.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若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

7、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A.1/8B.1/6C.1/11D.1/14解析:F1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AY,F1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 XAXA、3/8 XAY、1/8 XAXa、1/8 Xa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答案:C12.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右图所示。不同体色蟹的数量差别很大,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B.

8、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解析:中间体色相对较多,说明不易被天敌捕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由于和环境颜色有一定的差异,易被天敌捕食,导致个体数量较少。体色无论深浅,都是同一种物种。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不存在生殖强弱、食物来源不同的情况。答案:A1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唇裂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比较高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解析:唇裂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9、,多基因遗传发病率比较高;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可能会改变其后所有氨基酸种类;人体中的遗传物质是稳定不变的;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答案:A14.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解析:洋葱是二倍体,低温诱导后形成四倍体;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不可能是100%;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10、中。答案:C15.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用这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等位基因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

11、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染色体上了;同理,染色体数目整倍增加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16.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峡谷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对Abert松鼠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B.河流的分隔导致峡谷南、北两侧的Abert松鼠间没有基因交流C.可判断峡谷北侧Kaibab松鼠与

12、南侧Abert松鼠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D.两个Abert松鼠种群发生的分化表明它们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解析:由题意可知,峡谷两侧松鼠的基因库存在差异,因而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两者已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17.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的新的基因B.过程的育种和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C.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解析:过程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过程的育种和过程

13、的育种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表现型,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E中的染色体数是其他个体的一半。答案:D18.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有害。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了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解析:DNA分子中没有I元素,所以131I不会插入DNA分子或替换其中的

14、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种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不能传递给下一代。答案:C19.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表现出三种优良性状解析:由题意知

15、,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乙、丙品系的染色体同其他染色体发生了易位;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同源区段可联会形成四分体;三个品系两两杂交,由于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一代不全表现三种优良性。答案:B20.右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D.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解析: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与2是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与d不发生分离;染色体7上的色盲基因不能控制性别;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2分)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