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 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157175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 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卷 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卷 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 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时练(建议用时:10分钟)1(2017江西铅山一中、横峰中学联考,2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3(2017山东烟台适应性测试一,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

2、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

3、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下表为调查结果。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增长速率0.501.332.693.782.881.360.09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6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

4、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建议用时:25分钟)7(2017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一联,2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8(2017福建四地六校月考,25)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正确的是()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

5、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9(2017河北荆州监利一中月考,8)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10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选取样方n个,每

6、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1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

7、8重捕3641818(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12(2017江西鹰潭一中月考,11)下图甲中,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布氏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中,D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2)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

8、中的_点,该点与甲图中的_点相对应。(3)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鼠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最可能是_关系。(4)由图甲给予的启示是:对于外来物种的引入要遵循_原理,而且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议用时:10分钟)1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

9、丰富度2(2017湖南长沙一中月考,24)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3(2017浙江杭州四校联考,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

10、落演替过程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 C D(建议用时:25分钟)5(2017江西铅山一中、横峰中学联考,2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6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

11、,b、d是啮虫,e是芜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海拔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7 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处理调查农(户)农药投入(kg/hm2)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kg/hm2)鱼产量(kg/hm2)稻鱼共生1187.213.26 417.12372.2水稻单种11311.026.96 535.26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B稻鱼共生

12、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D水稻单种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物种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

13、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9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 m5 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 m1 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_。(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物种丰富度(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A群落21.535.519.5B群落22.523.816.25C群落22.031.513.5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_物种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层。(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_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