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1571731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6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12重庆文综T571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2、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题指南】解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图和洋流的成因;(2)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选C,2选A,3选B。第1题,洋流的形成常受盛行风、地形阻挡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洋流是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受非洲大陆的阻挡偏转形成,与盐度差异、水温特征无关;同时德班纬度偏低,也不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第2题,南非的煤、铁和有色金属丰富,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工矿业发达,并且人口较少,所以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草原为主。第3题,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产生是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结果,也就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多。4.(

3、2012全国文综T39(3)(4)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下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解题指南】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开凿灵渠的军事目的是运输军需物资,当时的地理条件是南岭阻断了南北的物资运输。(2)灵渠的开凿,对南北交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解析】第(1)题,从军事角度看,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是军需物资的运输。南岭阻断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联系,灵渠的开凿,可以满足以上物资的运输。第(2)题,灵渠的开凿,对于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岭南地区与北方地区经济文化

4、交流、发展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答案:(1)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2012上海地理T262918分)(十二)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

5、答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g/m3)甲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40乙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160丙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70丁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170戊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3

6、405.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6.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7.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8.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1)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要具体分析表格中PM2.5监测浓度较高地区的环境状况。(2)明确气象因素包括哪些?即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蒸发、降水量、天气现象(雨、雪、冰雹、沙尘暴、雷暴等很

7、多)、云(云量、云状、云高)、能见度等等。【解析】第5题,表格中显示车流量较大的公路,PM2.5监测浓度较大;车流量较小的公路,PM2.5监测浓度较小;热电厂、煤化工等工业企业分布区及居民区,PM2.5监测浓度较大。第6题,大气流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越旺盛,与外界交流越多,大气中PM2.5监测浓度越小,回答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影响大气的流动;降水越多,有利于净化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第7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从产生天气现象(雨、雪、冰雹等)、云量增多、能见度等方面考虑。第8题,降低大气PM2.5含量的措施主要从减少排放、增加吸收、健全法制等角度入手。答案:5.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6.

8、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7.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8.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9、任答四点即可)9.(2012重庆文综T363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

10、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解题指南】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信息:(1)结合上图,正确判断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气候、植被类型;(2)文字材料中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可能包括草场的开垦、过度的灌溉等,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源紧张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2)题,俄罗斯远东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土壤水分含

11、量较高。全球气候变暖,可使该区的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从而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第(3)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可缓解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状况,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快,对大豆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4)题,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可以缓解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使我国的耕地利用有调整的机会。答案:(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亚寒带针叶林高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3)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