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157170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6章 语言表达和运用 题点训练三 得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点训练三得体复习方略在强调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高考题中的大背景下,语言得体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最讲究语言表达的得体。因为得体是个动态语言要求,所以,二轮复习要先把握语言情境,把握对象、目的、场合等要素;然后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主要是敬谦语与口语、书面语的使用。同时,注意把握高考考查得体的两种题型。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1下列对联,用于某校百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A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B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C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答案C解析A项用于歌颂老师。B项用于新校舍奠基。D项用于祝寿。2下面是日常

2、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某高校学生去看望三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答:答案“家父”改为“令尊”。“久仰”改为“久违”。“鼻祖”改为“大家”。解析得体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现实语言运用中容易出错的方面。第句中的“家父”就是误

3、用,“家父”是个谦辞,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应该用“令尊”之类的敬辞。第句“久仰”是用在仰慕对方很久,而一直未能谋面,初次见面时用的客套话,用于此处很显然不恰当,因为与老师不是初次见面;应该用“久违”(用在好久不见的熟人因久别而重逢时的客套话)。第句“鼻祖”,是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很显然那位作家是算不上的,应该用“大家”。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要求:不得改变内容,表达连贯得体,符合口语特点。书面材料: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

4、战攻略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做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技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以“论语心得”为题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学校学生会邀请于丹来校作演讲并与学生座谈,你以学生会主持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答案(示例)同学们,今天很荣幸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于教授出版过多部专著,并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等50个电视栏目做策划。不过,我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的论语心得节目。下面,请让

5、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于教授为我们做精彩的讲演。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1下面是的内容,其中有使用不得体(表达不恰当)的词语(地方),请找出并修改。2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运用标点符号。3,请你以的身份写一段话,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二)审题要点得体题审题主要是审语境,审语言环境中的得体要素:(1)场合: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是庄重场合还是喜庆场合等。(2)对象:谁是说话者,谁是听话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文化及双方的长幼尊卑关系。(3)目的: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是劝诫还是命令等。另外,要注意看是否单一考查得体还是与语病、简明、连

6、贯等一起综合考查。规范答题答题思路看场合、目的看双方的身份、职业、地位看表达的分寸和火候使用敬谦语或口语或书面语特别注意得体最关键的是,依据场合看该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依据双方的长幼尊卑关系使用称谓及敬谦语。答题示例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答案错误之处为。把改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 000字”;把中的“被”字删掉;把中的“敬启”删掉或把“敬启”改为“收”。(“收”加括号不给分)剖析“稿约”是报刊的编辑部门向投稿人约稿时的告白,因此从对

7、象上来说,处的“敬启”不符合谦敬的要求。题目要求中“表达不当”的信息,明确告诉考生要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知识角度来考虑,这样的毛病就比较容易发现,的表述不符合逻辑,在连贯上出了问题;的主语是“稿件”,那么作者的稿件采用自然是被采用的,因此“被”就赘余了。当然,本题还涉及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相关知识点。如何做好得体类两种题型?题型一:单纯考查得体型方法点拨单纯地考查得体能力,目标很集中。做题时要注意“四看四审”:看对象,审称谓、敬谦。这是首先要做的也是得体表达题重点考查的内容。看场合,审场合氛围。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选择用

8、语。看感情,审褒贬扬抑,切合感情色彩。改换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的词语,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褒贬的态度。注意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使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起到讽刺调侃或幽默风趣的作用。看语体,审语体色彩,对象不可忽略。口语、书面语使用要看对象、场合。口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使用较灵活自由;书面语体适用于书面写作,使用比较严谨规范。口语简明易懂,书面语精确庄重。适应不同语境和交际的需要,需要选择不同的语体。演练体悟1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每段话50个字左右)某单位员工小张请假,不参加单位的重要培训活动,理由是最近儿子要考试,他要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9、否则孩子考试会不及格。(1)如果你是小张的领导,就这件事你将对小张怎样说?答:(2)如果你是小张儿子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张说点什么?答:答案(示例)(1)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不多学习,多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恐怕很难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情况。(作为领导,应对小张启发教育)(2)陪读固然能起到督促孩子学习的作用,但家长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2下面是四种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

10、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1)校学生会决定4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高三(1)班一同学于3月1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答:答案(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删除“莅临现场”及其后面的逗号。(2)将“尊称”改为“称呼”。(谦

11、敬不得体)(3)将“全部”改为“全都”。(广播稿要用口语,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4)将“48元”改为“若干”。题型二:以得体为主的语言综合表达型方法点拨以得体为主的语言综合表达题是把得体放在其他考点中一起综合考查。题型常见,难度较大。对此,首先抓审题,看看它有哪些或明或暗的综合要求。而“得体”在题干中有的有明确要求;有的未作要求,其实暗中有表达“得体”的要求。因此,审题最重要的是审出语言表达综合题中潜在的“得体”要求。审不出这一点来,就会因无法在答案中满足题干要求而丢分。演练体悟3下面是一封拟发给某大学李华教授的邀请函,有五处不妥,请修改。要求:格式正确,语言简明得体,表达准确。邀请

12、函我校拟定于5月20日下午在校内举行一场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特请您为本届高三毕业生做专题报告,望您务必准时前来。如果您能来,就及时告知我们;如果有事不来,也麻烦您与我们电话联系。联系电话:(0553)1234567。此致敬礼和平中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5月8日答:答案(示例)无邀请对象。在正文上一行顶格写“尊敬的李(华)教授”。无具体的时间。在“5月20日下午”后加“330”。无确切的地点。在“校内”后加“报告厅”。语言不得体。删去“务必”。表达不够简洁。将“如果您电话联系”改为“届时能否前来,请告知”。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横线处的续写。要求:内容准确,连贯得体,除“引用”外,至少还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小潘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父母教育他时,他还出言顶撞。教育家孔子见到这一幕,对小潘说:“小潘同学,_。期待你的进步。”答案不知礼,无以立也,更何况面对的是生养你的父母?学习也常常由于“温故而知新”,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新宝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