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1571313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第2章 文言文阅读 题点训练二 文言语句翻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点训练二文言语句翻译复习方略文言语句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也是高考卷中的“硬骨头”。在一轮复习中,考生积累了大量文言知识,但在做文言翻译题时仍存在问题,例如审题不够精细,不能紧扣得分点一一落实;对疑难点的推断盲目随意,尤其忽略和上下文的联系;句意表达不够顺畅,拗口甚至违背常理。所以,在二轮强化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一一对应落实,对号入座,不歪曲,不遗漏,切忌笼统应对,也不可随意增减意思。2在字字落实的前提下,关注每一分句是否有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3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

2、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译好后,判断一下是否符合生活常理和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力争原句提供的字词一字不空,可以添加个别字,使句子通顺。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王及善为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

3、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译文:(2)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译文:(3)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译文:答案(1)逆贼侵扰边境,你虽有病,可带妻子儿女出行,一天行三十里,躺着替朕处理事务,抵御敌寇。(2)抵御敌寇是枝节小事,辅政是根本大事,公不可出行。(3)王及善不太懂文辞,但是清廉正直自守,遇事不改变志向,有大臣的节操。精准审题(一)设问方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审题要点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

4、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这一点最易被考生忽视),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呢?如何判定这些得分点呢?1得分点有三: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特殊句式,句意通顺。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1)判定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上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

5、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这里,要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通假字的判断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题型一实词解释题”“知识构建”三)(2)判定特殊句式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

6、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规范答题答题思路把握整体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特殊文言现象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翻译回头检视答题示例(2013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章

7、三益)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

8、集,有删改)注 九节筇(qin):一种竹杖。唶(ji):赞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剖析按照翻译句子的思路,可根据分值找出各句的可能的赋分点,可

9、以多找出一两处落实翻译。(1)章君负(实词,凭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实词,曾经)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虚词,大概)有意植勋业以(虚词,来,用来)自见(“见”通“现”;“自”作“见”的宾语,翻译时应置前)者。(2)其(虚词,那,那些)能凌(实词,经历)岁寒而不易(实词,改变)行者,非松也耶(判断句式)!是故(判断句式)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状语后置,即“以自厉托之”),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若,像;斯,这;而已,罢了)。参考译文章君在写诗作画的空闲时间里,披上披风,拄着竹杖,遍游三亭。回去坐在草屋里,回头凝望山上的苍松,(它们)就像善士、伟人一样在他的左右拱手作揖。章君注视

10、的时间长了,精神专注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好像在千年前正与古代的英雄豪杰对话。章君高兴极了,起来穿上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每天在诸多松树间歌唱吟咏,木屐合着节拍发出清脆的声音,与歌声相应和。苍松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隐约发出笙箫般的音乐来使他快乐。章君赞叹说:“这是我得到了看松的乐趣了。”于是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龙泉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听说后质疑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竖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用看松来给他的草屋命名,好似隐居的人的做法,是看不起世人的搅扰因而不愿与他们接近呢,还是认为这些人不值得结交从而

11、只去喜欢松树呢?”金华的宋濂(我)私下里却不这样认为。在植物之中,禀性正直有刚强气节的,只有松树具备这些品质。(我)曾经对此深思:春天回暖,不论是根部蕴藏力量的大树还是积蓄力量的草根,没有不枝繁叶茂呈现一时的美丽的。等到秋高气爽,霜露降下来以后,叶子就都变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隐居,与松树结为朋友,就严格要求自己像松树一样卓异独立;等到他为了时局而出山,(依然)刚毅坚贞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能够建功立业从而恩泽百姓,从一开始就未曾与松柏的个

12、性有过背离。有的人不理解,牵强地说章君忘记了世人,从而质疑他隐居匡山,怎么可以呢?如何将得分点翻译到位?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卢群,字载初,范阳人,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累转左司、职方、兵部三员外郎中。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擅开决司、洧等水漕輓注溉田,帝遣中使止之,少诚不奉诏。令群使蔡州诘之,少诚曰:“开大渠,大利于人。”群曰:“为臣之道,不合自专,虽便于人,须俟君命。且人臣须以恭恪为事,若事君不尽恭恪,而责下吏恭恪,固亦难矣。”凡数百千言,谕以君臣之分,忠顺之义,少诚乃从命,即停工役。群博涉,有口辩,好谈论,与少诚言古今成败之事,无不耸听。(选自唐书列传九十,有删节)注漕輓

13、:指漕运。(1)且人臣须以恭恪为事,若事君不尽恭恪,而责下吏恭恪,固亦难矣。考生答案何况作为臣子必须把恭敬恪守作为自己的工作,倘若对待君王不能恭敬恪守,但是责备(怪)小官员恭敬恪守,本来也是困难的。问题诊断关键字词翻译不准确。剖析矫正本句重点考查“且”“恭恪”“事”“责”“下吏”等词语,考生没有仔细考虑,故翻译得不准确。满分答案答案况且臣下应把恭敬恪守作为己任,如果侍奉君主做不到恭敬谨慎,却要求下属官员恭敬谨慎,一定也很困难。(2)群博涉,有口辩,好谈论,与少诚言古今成败之事,无不耸听。考生答案卢群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有口才能辩论,和吴少诚谈论现今和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大事,没有一件不认真倾听。问题

14、诊断整体意识不强,不明句式。剖析矫正本句是个省略句,“无不耸听”前省略了动作的接受者,即“听”的主语。考生答案卢群懂得的东西很多,口才很好,喜欢与别人交流论述,和吴少诚谈论现今和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大事,无不耸听。问题诊断意译太多,回避难点。剖析矫正该考生答案翻译得太随意了,忽视了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无不耸听”是本句翻译的难点,考生干脆回避,将原文直接抄过来了。满分答案答案卢群涉猎很广,能言善辩,爱谈论,与吴少诚谈古今成败的道理,无不震动(吴少诚的)心。文言翻译有两大关键得分点,一是实词,二是特殊句式。必须把这两大关键点翻译到位。1关键实词翻译到位(1)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

15、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金”“谷”等,翻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不可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拆成两个词翻译。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2)根据语境确定多义词的含义译准多义词,除注意积累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尤其是要掌握常见一词多义的典型例句外,还要注意:利用上下文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把推断出来的词义代入语境看是否合情合理;略识词义引申知识,一词多义基本属于词义引申,有其规律,认识这种由本义出发加以引申的规律,有助于揣摩推断词义。(3)依据语法判定活用词并译到位翻译活用词,其方法有如下两种: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