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71570642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B先大母:敬称自己已去世的祖母。C束发: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D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不上漏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B妪,先大母婢也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其制稍异于前3下列各句中的“然”与“室始洞然”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B吴广以为然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D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二、情景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陈情表中

2、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2)李密陈情表中用“ , ”两句写出作者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描写项脊轩里充满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 , ”,是导致他们种的树背离天性的根本原因。(3)帘本是生活中的寻常物品,但写入古典诗词里,就成为一种意象,能对情感起到修饰作用,比如“ , ”,即为一例。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

3、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

4、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消亡的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一种追求,或者表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

5、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到张截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若干“道”语,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

6、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品。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纵观当下的散文创作,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的问题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也许有的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国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

7、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远不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摘编自徐可“学、识、情”是散文的生命)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养是知识储备和修养在一个人身上展现出来的整体气质,是能够传递生命气息的书卷气。B见识是建立在学养基础上的思想,反映的是作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

8、等的看法、观念。C虽然我国古代没有情感教育的概念,但像韩愈一样的大家仍写出了许多以情动人的上品。D当下许多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因此写出的散文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可以作为例子来论说作家应具有胸襟格局,从而论证散文须有识。B文章在行文中注重引用,比如引用汪曾祺先生的话,既使内容丰富,又增强了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散文须有学、识、情的创作主张。D文中“求木之长者本固才能枝荣”,使用比喻论证,将抽象道理具体化,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8根据原文内

9、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思想决定了散文的高度,情感决定了散文的温度。B不要为作文而作文,文以载道,文学创作要自觉地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C当代散文不管如何变化创新,都要接受、传承古代优秀散文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D学富五车的学者能更得心应手地写出闪烁着知性光辉令人回味无穷的好散文。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1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

11、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二)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

12、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归有光先妣事略)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B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13、项是()A大母,文中指归有光的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我们能够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那份深深的疼爱之情。B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指男子十五岁。古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C先妣,对已故母亲的尊称。成语“如丧考妣”的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D从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从”表示远房亲戚,从兄就指的是表兄。在特定的称呼前加“太”,则表示身份或辈分高的,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中的“太公”“太母”。11下列对项脊轩志(节选)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

14、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B选文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C选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D选文第一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

15、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