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211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知识清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4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目录思维导图1知识梳理2知识清单1认识调解与仲裁2知识清单2 解析三大诉讼5易混易错7典例精析8真题赏析11知识清单一:认识调解与仲裁一、以和为贵选调解1.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无法和解时,人们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不过,诉讼可能导致双方当事人伤和气。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2.调解(1)含义:通过第三方的

2、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注意: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达成的;和解是当事人双方。类型:我国已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类型)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人民调解含义: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注意: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受司法助理员的具体指导开展调解工作。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经人

3、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要求:人民调解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效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鉴于实践中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反悔或不履行的情况时有发生,人民调解法确立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行政调解含义:行政调解又称为“政府调解”,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调解,主要适

4、用于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中的纠纷。例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害他人财物等情节较轻的。行政调解:主要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仲裁调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仲裁当事人在自愿协商、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诉讼调解:也称法院调解、司法调解,是由人民法院进行的调解,主要适合于诉讼过程中的民事纠纷和特定行政争议。【知识归纳】调解含义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类别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原则

5、要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效力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经其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此外,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二、便捷经济选仲裁 1.仲裁含义: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注意1: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注意2: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6、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2)仲裁的特点)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协议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仲裁更加便捷,经济。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知识拓展1.仲裁协议的形式:书面形式。2.仲裁协议的内容仲裁的意思表示:须协商一致、真实、自愿。在欺诈、胁迫、误解等情形下作出的仲裁意思表示无效。明确约定的具有可仲裁性的仲裁事项: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委员会根本不存在的,仲裁协议无

7、效。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当事人约定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仲裁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规定的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3.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仲裁和劳动仲裁有着本质的不同,且法律依据不同。不同于劳动争议仲裁,民商事仲裁的启动前提是双方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依据仲裁法进行。劳动争议仲裁不需要事先达成仲裁协议,并且是提起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而不能适用仲裁法。【知识归纳】仲裁地位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种类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8、前提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特点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因此,仲裁更加便捷、经济。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知识清单二:解析三大诉讼一、诉讼及其特点1诉讼(1)含义: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2.诉讼的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内涵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9、是终局的3.诉讼法的含义及类型(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2)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知识拓展: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法等。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注意:民法典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二、诉讼的主要类型1.诉讼类型:诉讼分为民事诉讼、

10、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2.主要区别: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区别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性质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诉讼目的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问题解决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诉讼主体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举证责任谁主张权利谁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适用法律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

11、诉讼法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名词点击】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知识拓展:三大诉讼的侧重点(1)民事诉讼旨在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行政诉讼旨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3)刑事诉讼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

12、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相关链接: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认识调解与仲裁1和解与调解是一回事。()【解析】和解与调解并不是一回事。和解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合意,解决纠纷。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2产生纠纷时,选择仲裁方式比起诉好。()【解析】解决纠纷的手段没有敦

13、优轨劣。除了法律规定不能采用仲裁的情况外,当事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具体分析仲裁和起诉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身的情况。3所有的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加以解决。()【解析】不是所有的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解决。不能仲裁的纠纷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二、解析三大诉讼1到法院打官司是件丢人的事情。()【解析】诉讼(打官司)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赋予的权利来维权。2任何刑事诉讼都可以由当事人提起诉讼。()【解析】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3.任何纠纷都可以选择仲裁。()【解

14、析】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4.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好途径。()【解析】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各个方式各有优缺点,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5.三大诉讼差异显著,所以刑事诉讼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解析】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6.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诉讼()【解析】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1(2023天

15、津红桥统考二模)杨某与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订立合作协议(直播播主)约定,杨某在该公司直播平台网站开展直播。合作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协议期限以及发生争议后解决的论径。在合作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产生了矛盾,双方进行协商后,向青岛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先订立人民调解协议,是申请仲裁的前提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允许申请再次仲裁仲裁裁决一经作出,随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ABCD【答案】B【详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但是调解不是仲裁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错误。: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随即发生法律效力,正确。: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