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206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 I(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 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A. B. C. D. 2.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3. 明清时期,松江因为技术创新,最早形成棉布产业基地。

2、佛山因为掌握了先进的制铁技术,虽然并没有原材料和市场,还是成为了最大的制铁业基地。类似还有景德镇的制瓷业、温州的皮革业、台州的印刷业等。上述材料主要反映明清时期( )A. 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和区域化B. 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化C. 手工业生产技术地方保护性较强D. 市场开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4. 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 ( )A. 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 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 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 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5. 相扑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初名“角抵”,带有武术性质,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

3、”。下图是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白画相扑图(局部),该图A. 体现唐代绘画风格胡化B. 可用于研究中国传统体育C. 反映唐代尚武之风盛行D. 能证明日本相扑源于中国6.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 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 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 属于个人私有财产D.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7.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与自然打交道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东汉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

4、拱桥B.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 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宋朝成熟,推动了文明进步D.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技术进行了总结8. 下图表中,有关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9.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英法等西方国家获取了在长江各口岸及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直到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却是东三省、天津和北京一带。这最有可能是因为( )A. 洋务运动新式军事工业建立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C. 列强遵守“东南互保”协议D. 传统的经济模式具有排它性10. 清

5、朝福建通志是谢道承等奉敕修纂的地方志。雍正七年始修,乾隆二年(1737)成书。 该书记载了清朝时期福建的建制、管辖区域与风俗物产等。当时福建省的管辖范围包括 ( )台湾岛 钓鱼岛 赤尾屿 南海诸岛A. B. C. D. 11. 周礼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于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这一规定意在A. 维护分封统治秩序B. 巩固西周礼乐制度C. 稳定贵族政治基础D. 构建良好社会风尚12.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

6、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 中日战争爆发当时已不可避免C.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13.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绣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下列成语最能反映该派思想的是 ( )A. 郑人买履B. 福祸相依C. 舍生取义D. 墨守成规14. 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商A马塞松在回答议会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时坦承:“如果没有鸦片贸易,棉织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如果装载棉织品的

7、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这一对话反映了当时( )A. 鸦片走私已取代棉纺织品贸易B. 中国处于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出C. 英国以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禁烟运动严重损害英国利益15.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16. 下图是瀛寰志略中的插图,该图可用于探究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 晚清士大夫的世界意识C. 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封闭与愚昧D.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7. 下图为公元12世纪中国多民族政权并立图。关于这些政权表述正确的是( )A. 实行南北面官制体现因俗而治B.

8、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入主中原C 实行猛安谋克制度,耕战合一D. 对称臣纳贡,保持事实独立18. 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指出:现在就像一个人得了肿胀病,“一胫之大几如要(腰)”,建议“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于是,文帝封齐王六个儿子为王,将齐国分为六个小王国。又立淮南王的三个儿子为王,将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据此可知,贾谊的建议和文帝的举措( )A. 直接引发西汉的“七国之乱”B. 佐证了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C. 表明西汉正式推行“推恩令”D. 吸取了秦朝实行暴政的教训19. 南宋某思想家指出:“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这说明他主张( )A. 为政以德B. 尊

9、崇儒术C. 心即理也D. 知行合一20.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B. 品行军功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 军功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21.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方法之一。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22.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田赋考中写道:“人之贫富不齐,由来久矣。今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贫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缪”。马端临此处批评的是( )A. 井田制B. 租庸调制C. 两税法D. “摊

10、丁入亩”23. 1644年紫禁城史无前例地出现过三个皇帝。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6月5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以上史事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A. 李自成登基标志着大顺政权建立B. 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C. 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都D. 多尔衮入京标志着清朝统一24. 下图为宋高宗赐岳飞手札。该手札约书于绍兴四年(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回复岳飞对边防的呈报,并加冕其恭忠体国。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宋高宗选择“绍兴”作为评价自己的谥号B. 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的历史

11、解释才具说服力C. 该手札可作为研究北宋边防的第一手史料D. 该手札不仅是重要历史材料也是艺术作品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小题 23 分,第 26 小题 17 分,第 27 小题 12 分,共 52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 冲击。材料二 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

12、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 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13、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周唐宋三代餐饮习俗,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各举一例说明。26.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

14、丁戊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庚子西狩丛谈序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

15、中“红巾”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3)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4)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