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老师】红烛

上传人:小王****星 文档编号:37148805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王老师】红烛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王老师】红烛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王老师】红烛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王老师】红烛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王老师】红烛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王老师】红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王老师】红烛(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语导入语: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红烛红烛 闻一多闻一多设设问问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部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1部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1部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1部编版红烛PPT优秀课件1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

2、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

3、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坚定,坚定的的民主战士民主战士,中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全集中。中。在在“五四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五四五四”运动的胜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121912年考入年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1916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

4、表系列读书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笔记。19281928年年1 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1946年年7 7月月1515日在云南昆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23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红烛,把反,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起。身陷囹圄身陷囹圄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新月派提出“理智节制情感”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进

5、一步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1 1、走进文本,初读诗歌

6、(自由读)、走进文本,初读诗歌(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你所理解的)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你所理解的)2 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1)蜡烛有红有白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诗人为何以红红烛为题烛为题?(2)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蜡炬成灰泪始干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说一下理由 (3)细读探究,梳理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脉细读探究,梳理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总结红烛的形象特点络,总结红烛的形象特点后教环节后教环节(1)蜡烛有红有白蜡

7、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2)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蜡炬成灰泪始干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说一下理由。参考:本文以参考:本文以“红烛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参考:参考:“灰灰”与与“泪泪”:2 2、3 3、4 4节节“灰灰”5 5、6 6、7 7、8“8“泪泪”红烛火红赤诚(火红赤诚(1)矛盾煎熬(矛盾煎熬(2、3)救赎世人(救赎世人(4)心急流泪(心急

8、流泪(5、6)慰藉人间(慰藉人间(7)创造光明(创造光明(8)只问耕耘(只问耕耘(9)赞美赞美困惑困惑 理解理解敬仰敬仰 激励激励感伤、忧虑感伤、忧虑劝勉劝勉认同认同期盼期盼诗人的情感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3)梳理)梳理 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脉络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知人论世,创作背景:知人论世,创作背景: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

9、,就在于从梦中唤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高中语文统编版 红烛课件(共26张)红烛伤心的烛泪红烛的赤诚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之

10、心为了祖国,不顾个人荣辱,可为了祖国,不顾个人荣辱,可以自我牺牲以自我牺牲红烛的责任诗人自勉自励,莫问收获,但诗人自勉自励,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问耕耘。诗人忧国之心诗人忧国之心。诗人要使痛苦诗人要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觉醒而麻木的世人觉醒。诗人红烛深情表达深情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红烛红烛之泪,是之泪,是先生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红烛之光,是之光,是先生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

11、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以以以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造光明。造光明。造光明。这便是这便是这便是这便是24242424岁的闻一多用诗歌告诉我们的人生信岁的闻一多用诗歌告诉我们的人生信岁的闻一多用诗歌告诉我们的人生信岁的闻一多用诗歌告诉我们的人生信条条条条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也称寄意

12、于物,用某一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用某一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鉴赏托物言志作品,要了解鉴赏托物言志作品,要了解“物物”与与“志向志向”、“感情感情”的内的内在联系在联系,了解,了解物的主要特点与物的主要特点与诗人诗人的志向和意愿的志向和意愿的的相同点和相同点和相似点。相似点。比如:诗人闻一多在比如: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通过赞美红烛红烛精神精神,表达了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的爱国主义情怀。怀。手法总结:咏物诗常见表达技巧手法总结:咏物诗常见表达技巧手法总结:咏物诗常见

13、表达技巧手法总结:咏物诗常见表达技巧 1 1、“红烛啊红烛啊红烛啊红烛啊”贯穿全诗,这贯穿全诗,这贯穿全诗,这贯穿全诗,这用什么修辞?用什么修辞?用什么修辞?用什么修辞?对全诗对全诗对全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明确: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使诗歌有了优美的旋律,便于诗人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给读者带来一咏三叹之感,使诗歌感情浓郁,抒情性强。它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探究答疑、心得共享:2 2、红烛一诗、红烛一诗,第第2 2节中说节中说“一误再误一误再误”,”,而第而第3 3节却说节却说“不误不误,不不误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前后是否

14、自相矛盾?明确:前后并不自相矛盾。前后并不自相矛盾。“一误再误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不误不误!”用了用了反复反复手法手法,否定语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一反一正两种回答,更强烈地表现了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认识的根本转变变,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的感情。的感情。诗人的思考诗人的思考,实际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3 3、怎样理

15、解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明确明确:第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创造光明”,结,结果只落得果只落得“灰心流泪灰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

16、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精神。结束语结束语 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早先所知的闻一多先生,并非诗人,而是斗士。这与他的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死有关,一副斗士的铁骨,被那最后的演讲承载着,撞击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一个中国人的心。由此想到了屈子,虽赴死的方式不同,却都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感天动地,悲壮激越。有人道:屈子首先是政治家,而后才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因为政治家使其择死;然而让后人年年端午而祭,则是诗人之死,死的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诗人之死,死的诗意。我想闻先生震撼人心之死,大概亦如此吧。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吧。如果说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闻先生的红烛则使斗士不朽!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