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70696884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背诵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 、_社会教育_ 和 _学校教育_。 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2、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 学校名称。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 1904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癸卯学制 。 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 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 六艺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 四书 。 先秦时期,以 墨翟 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

3、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 政治学 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 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 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 的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 。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夸美纽斯 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 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法国启蒙主义 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洛克 。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洛克 。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我们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凯洛夫 。 20世纪60年代以后

5、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 赞可夫 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 课程结构 理论,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的教育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 法律形式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 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学校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2.1)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

6、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个体身心发展。(3.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

7、 本质的特征。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 上的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成熟 。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外部条件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 所谓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个性亦称人格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

8、要求。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 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 相对而言的。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智育

9、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 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 ,是一种精神状态。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 的人。(5.1)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

10、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 之间的矛盾运动。 .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 环境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主导作用。 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 社会权利 。 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 、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 ,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教师职业是一

11、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 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 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 教育专业 素养。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

12、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教师的 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师生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关系 。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 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13、相互促进 的关系。 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6.1)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 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 课程任务 来划分的。 所谓国家课程,是由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课程是随 社会的发展 而演变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

14、会的研究和 对学科的研究 。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 、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 科学的分类 为依据。 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等。 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 本文 两部分构成的。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 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科书是 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 课程实施是指把 课程计划 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单元 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

15、较完整的部分。 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 的问题。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课程评价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目标评价模式 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 。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7.1)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