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

上传人:印*** 文档编号:370233929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9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汇编(9篇)目 录1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用四项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3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创建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34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45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56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67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78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89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呵护全国

2、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荣誉9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打造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发言材料汇编(内蒙古日报,2023年10月26日)用四项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实施四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首府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呼和浩特市以工程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推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工程。将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举办相关培训班1361期、培训人员超过27万人次,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并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创建指导读物,夯实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推进各族群众强基固本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场主题宣讲、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四百”系列宣传活动,制作这就是我生活的呼和浩特等公益宣传片,实施“互联网+铸牢”行动,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推进青少年学生培根铸魂工程。在全市各类学校开设“石榴籽”思政课程,开展“道中华”系列活动,构建课堂教学、实践引领、氛围熏陶一体化教育体系,推动中华

4、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研究工程。加强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分基地建设,建设和命名2家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包头市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写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建立了创建工作协调推进“五项机制”和“四级联动”创建体系,制定了“双挂点、双包联”工作制度,并通过“双提醒、双通报”的工作制度,向各旗县区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反馈存在的问题。该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列入全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和市县两级

5、党校教学计划,已培训党员干部达20万人次。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蒙古体验区包头市展演活动,在达茂旗打造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推广“道中华”平台,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创新载体和传播新路径。集中打造“端、网、微、视、报、屏”六位一体宣传矩阵,推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道2万余篇。深入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6.29亿元、整合其它资金3.22亿元用于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互观互学活动。按照“一区一主题”模式,分类打造349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品示范单位,升级4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深入开

6、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5000多名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与银川市、宜昌市等9个城市建立了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联动协作机制。认真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加快推进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度。创建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考察、政绩考核、政治巡察、社会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固边兴边富民”等工作,压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和属地责任,建立专业化的创

7、建工作队伍,强化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加强常态化督导,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奋力创建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注重青少年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发挥好媒体宣传作用,近3年刊发相关报道6200余篇(条),推出专版60期。以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目标,推进“两个打造”工程,建立项目库,实施了“守望传承”“从文物中了解”等项目142个,全媒体推出9大系列报道,共刊发稿件2260余篇。推进“六带三基地”建设,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百示范带、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基层实践示范带、旅游促进各民

8、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地企联建共创示范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研究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开展“守望祖国北疆共绘多彩呼伦贝尔”品牌系列活动,通过“守望相助好家园”微活动、民族团结青年担当等活动,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落实“三项计划”,推出融合之路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了“青春边关行同心营”“跨区域合作共建”等活动。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兴安盟在两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基础上,今年3月率先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创建活动,研究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8+1”工作标准、达标举措和三年行动方案,推

9、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八进”工作。紧密结合盟情实际,组织实施固本培元强根基、凝心铸魂共圆梦、团结奋斗同致富、保护生态筑屏障、共建共享促交融、守望相助固北疆“六大工程”,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和理论研究基地,结合兴安盟实际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层面的方法路径,形成第一批9个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动转化落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必学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体系,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2021年以来

10、实现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各级党委书记开讲专题党课,依托宣传教育基地、实践创新基地,开展盟旗乡村四级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累计举办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1100余次、23.5万余人次,实现全员化。创新全社会“中华文化大家学”、农村牧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城市社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教育系统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教助学、边境地区“同心戍边”5项“石榴籽同心筑梦”主题活动,全盟城乡各族干部群众参与超过百万人次。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赤峰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打造新时代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国民、社会四类教育,建好实体化、网络化两大平台。2021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座谈1600余次,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9200余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172万余人次。命名市县两级教育实践基地31个,建设了主题公园、广场及专题展览馆,设立“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在各类融媒体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播放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开展在线答题等近30万次。充分发挥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作用,完成课题研究36项。打造4类分众化品牌课程,建立4个旗县区级研究基地。119所原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

12、语言文字授课和保教保育。在全区率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整改行动,确保共同体意识扎根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近3年累计拨付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9亿元、民贸民品企业贴息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153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制定了“三项计划”工作方案,近3年累计开展活动3600余场次,参与者达150余万人次。持续推进创建“8+N”进工作,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自治区级60个、市级786个。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鄂

13、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鄂尔多斯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学典型、树榜样、当先锋”上下功夫,探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域示范建设行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1094个,推进建设覆盖22个领域的4327个示范点,力争实现全面覆盖、全域示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实绩考核,充分调动了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工作。配优配强全市创建工作队伍,建立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创建工作队伍机制,确保基层创建工作有人干、有人管、能做好。以党建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战之家等为依托,建成1515个铸

14、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平台,组建宣讲队伍1812支,形成了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社会环境。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6141场次,打造标志性实景实物77处。讲好“北疆文化”故事,创作石榴红了同心记等文艺作品53件,宣传阐释河套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西口文化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建设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成果展,出版鄂尔多斯古籍文献丛书161部。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部使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建设比例达95%,教师普通话达标率99%。启动实施“三项计划”,打响“暖城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深

15、入实施“团结共融”工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集宁区聚焦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将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部门单位对应成立创建专班,村社区全部配备工作人员,形成“三级联动”创建体系。对照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体系(试行),细化完善方案,压紧压实创建责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各委员单位、示范点位调研,围绕创建进展、责任落实开展督导、每周通报,推动创建任务项目化、清单化。统筹安排235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权重提升至年度考核的15%,确保各项创建高效开展。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列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和党校学习计划,组织开展相关学习研讨18次。扎实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组建宣讲队开展宣讲67场,“红色巴士”“乡村夜校”等做法被人民网报道。编创战场的亲兄弟星火哈伊尔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创新推出邮政送书入景区、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