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上传人:印*** 文档编号:37023356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定政治忠诚,坚守初心使命,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实际行

2、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中,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充分认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习近平

3、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实践,大力拓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深度广度,推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美好家园。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守住

4、安全发展的底线。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是城市安全发展的基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通过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建设,及时消除群众身边的风险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加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当前,我市城镇化率已超过60,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

5、新的重要时期,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各类风险隐患易发多发。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既是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治安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求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构建城市安全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协同化处置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牢牢把握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平台支撑、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原则,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抓紧抓好创新驱动、场景应用、平台服务、产业聚集等重点工作,努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一是在标准引领上走在前

6、、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技术复杂、门槛较高,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是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实施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等系列标准规范,全过程指导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标准编制空白。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编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系列标准规范,指导标准规范体系向更多行业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领域延伸,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服务全国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系统支撑上走在前、作

7、示范。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监管平台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大脑。从2015年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结合城市体检以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上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形成城市地上地下基础数据“一图总览”,为整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完善风险隐患调查,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梯、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数据库,基本建立市市两级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底座

8、,全周期加强对城市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一网统管”。三是在场景应用上走在前、作示范。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全面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市级智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16个设区市完成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建设,布设16.3万余套前端感知设备,截至目前,发布并有效处置三级以上预警900余起。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将场景应用范围拓展至燃气用户终端、瓶装液化气、水环境治理,以及消防、电梯、窨井盖、热力、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城市照明等领域,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营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

9、、监测分析、预警上报,并依托市级智慧监测平台向县(市)延伸,倾力打造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四是在联动处险上走在前、作示范。我市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中,依托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中心,建立7x24小时值守制度,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加推到行业主管部门和运管企业,第一时间由牵头行业部门协同抓好风险处置,建立“前端感知专业研判预警溯源协同处置”新型风险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以行业监管为主、合力不够的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将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协同联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工作新机制,持续推进安全风险联动处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快速

10、响应突发事件,不断强化科学预防、快速预警、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五是在产业培育上走在前、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围绕数据云平台、监测服务、孵化培育等核心业务,集聚合肥泽众、工大高科等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发挥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集团公司的牵头主体作用,联合生态企业和地方平台公司共同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联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支持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集团打造城

11、市生命线安全平台底座,高效赋能全国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治理,带动上下游生态企业加快发展,打造辐射全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产业优势集群。三、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坚持高站位推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统筹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好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把安全作为城市运行的前置条件,把安全落实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各领域全过程。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标准制定、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云网数”一体化平台建设,积极抢占技术标准话语权和数字化应用制高点,形成有核心技术、有智慧平台、有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三是完善市场模式。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建设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快速落地。以产业化的思维提升高水平体系化供给能力,围绕技术研发、软件开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环节,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汇聚更多要素资源,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大产业。进一步梳理总结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典型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我市经验、我市路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