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

上传人:随**** 文档编号:370230275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机械工厂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知识(一)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1)可燃气体火灾;(2)可燃液体火灾;(3)固体可燃物火灾;(4)电气火灾;(5)金属火灾。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资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火灾直接因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二)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2)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

2、氧化剂。(3)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三)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2)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3)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4)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5)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四)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哪些 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1)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2)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3)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4)小孩玩火;(5)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6)使用灯火不慎;

3、(7)烧渣积肥;(8)烘烤;(9)烟囱飞火、窜火;(10)死灰复燃;(11)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l2)机器摩擦发热;(13)熬炼;(l4)焊接;(15)静电放电;(l6)粉尘爆炸着火;(l7)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五)扑救火灾的方法有哪几种一般说有三种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2)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六)常见引起火灾原因(1)电线短路引起火灾短路指电气线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相接或相碰而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短路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根据欧姆定律,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突然

4、增大,而放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其瞬间的放热量大大超过线路正常输电时的发热量,能使绝缘层烧毁、金属烧化,引起电线本身着火,还能导致附近可燃物燃烧。(2)保险丝用钢、铁丝代替因为铜、铁丝的熔点比保险丝的熔点高,在电流突然增大时,不能即刻熔断,起不到切断电流的保险作用,会使电气设备因短路或过载而起火。(3)电炉引起火灾及其防止小型移动式电炉有开启式、半封闭式和封闭三种,尤其是开启式电炉,其电热丝暴露在外面,使用时能见明火,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由于小型电炉移动性比较大,有时放在木桌下使用,靠近可燃物,又无隔热措施,易烤着可燃物;或因使用时突然停电,使用者没有拔掉插头就离开了,

5、来电后往往引起火灾。因此,在允许使用小型电炉的场所,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并用砖或石棉等隔热材料衬垫。电炉应有专用插座或单独线路供电,不应与其它用电器具共用一个插座。使用时突然停电,应立即拔下插头,以防发生事故。(七)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装卸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是:(1)在装车、装船前,应将车厢、船舱内的杂物打扫干净,防止有残留物。(2)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准拖、拉、抛、滚。(3)不应用电瓶铲车装卸。配合工作车辆有阻火器、防爆装置。(4)如遇有闪电雷击、雨雪天气,应立即关闭车厢、船舱门停止作业。作业照明不准使用明火用具,应用防暴灯具。(5)在高温季节作业,必须避开烈日曝晒。(6)

6、作业人员不得携带火种或穿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7)在装卸可燃、易燃液体、气体前,检查现场有无水源、灭火器材是否完好、防护用具是否备好、其管道、设备导除静电的装置是否完好等,确认安全可靠才可进行。(8)装卸完毕,检查有无泄漏情况,应将车厢、船舱内和现场的残存物彻底清除干净。(八)怎样报火警 报警时首先拨火警电话号119,向接警人讲清下列几项内容:(1)讲清街路门牌号,单位、着火的部位;(2)讲清什么物品着火;(3)讲清火势大小;(4)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 (九)扑救电气火灾用什么灭火器效果好 电气火灾灭火用“211”或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

7、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十)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如下性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1)碱金属的金属及 钠、钾等,碱土金属类的金属镁、锶等;(2)碳化物类的碳化钙等,其它碳化碱金属如碳化钾、碳化钠等;(3)氢化物类的氢化钠等;(4)三酸(硫酸、硝酸、盐酸);(5)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6)熔化的铁水、钢水;(7)高压电气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火灾等。(十一)如何选择正确使用灭火剂(1)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的火灾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火灾,有的还适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2)二氧化碳灭火

8、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的火灾主要适用于扑救电器、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图书档案火灾以及一些不可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十二)烟头为什么能引起火灾燃着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其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而纸张、棉花、木材、涤纶、纤维等一般可燃物的燃点为130一139,极易引起火灾。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的点火能量一般在1毫焦耳以下,烟头的危险性就更大。另外未完全燃烧的炭灰里有火,掉在干燥的疏松的可燃物上,也易引燃起火。(十三)雷击为什么能引起火灾雷击时,有几十到上千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大量热能,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除直接雷击外,感应雷也会

9、引起火灾。一种是静电感应,其积聚电压可达几万伏,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能引起易燃、易爆物品燃烧爆炸;一种是电磁感应,它产生的大电流会使金属物迅速发热,在接触电阻大的部位时,可产生火花,能引起可燃物起火。雷击时还会产生几万到几十万伏的冲击电压,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引起短路起火。(十四)爆炸(1)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浓度极限。(2)爆炸温度极限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等于爆炸浓度界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即为爆炸温度极限。(3)爆炸上限和下限当空气中含

10、有最少量的可燃物质所形成的混合物浓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时,这个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当空气中含有最大量的可燃物质形成的混合物浓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时,这个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液体问点温度,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当可燃物质浓度低于下限或大于上限均不爆炸或燃烧,但超过极限浓度的可燃物,若有湖空气渗入,则爆炸危险依然存在。(4)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

11、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5)进入爆炸事故现场抢救时如何避免扩大性伤亡某些爆炸事故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二次、再次的连锁爆炸,进入爆炸事故现场要有组织有领导抢救,要弄清爆炸物的基本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并配备应有防护用品进行就可以减少联锁爆炸引起的扩大性伤亡。(6)生产过程中的其它爆炸事故在生产作业中,除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外,还有因可燃气体、蒸气及可燃粉尘任意扩散,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火源引发的爆炸事故,这类事故称其它

12、爆炸事故。(7)防范其它爆炸事故主要措施有哪些 加强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和设备维护,消除跑、冒、滴、漏。 易燃易爆场所按国家规定配备隔爆设施,加强治理。从设计和工艺上不断改进,使用危险因素小的能源和原料。 严格控制各类火源。必须认真落实实动火审批制度,要充分做好动火前对设备的置换、检测、现场清理等工作。对危险物品密布的环境,坚决不准动火。要勤检查,严格控制各类其它火源,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保意识。掌握抢救知识,学会正确使用防护、救护器材。 岗位配备好应有的灭火器材、防毒用具,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随时都能有效使用。(十五)在现场对烧伤人员如何进行急救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剪掉着火衣服。检查有无合并损伤,如颅脑、胸腹内脏器有无损伤,有无中毒、骨折等。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伤员休克、窒息、创面污染,必要时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对创伤面一般不做处理,有水泡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