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70226846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含练习题及答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精讲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 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比 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

2、完整,做全面。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第1页 共6 0页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 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2)倒 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 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 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角度自由叙述。(3)第二人称:第二人称

4、“你”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但这样的文章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4、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脉络,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有很大作用。第2页 共6 0页(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变换为线索。(2)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3)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注意:有时

5、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往往明线是实(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线为虚(抒发的情感)。结合文章分析内容时,先对文章划分部分,然后概括意思,形成语言表述时注意联系线索。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的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记叙、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作用。6、记叙文的描写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利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 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简称:心、动、肖、语、神)。(2)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环境描写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4)自然

6、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第3页 共6 0页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5)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渲染某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主题思想等。7、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2)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情感等。(4)讽刺

7、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则是先大务颂扬再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第4页 共6 0页(6)前后昭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伏笔和铺垫: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9)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1 0)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1 1)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8、):与 开门见山 相反,它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1 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深刻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憾力。8、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加深读者的印象。(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营造意境。(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9、。(6)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7)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加强语气。第 5 页 共 6 0 页(9)反语:有的讽刺揭露某一现象,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三、记叙文常考考点考点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1、相关题型(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概括事件)(2)请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概括主要内容)(3)“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补充六要素或情节)2、方法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故事情节)通常有三种考查形式:(1)概括文章所记叙的几件事情。(2)概括文章所讲述的

10、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3)概括事件的经过部分的相关情节。对多件事情的概括方法:将内容初步分层,可以抓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情节的转换、角度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重要依据,找出文中具体叙述的几件事,然后分条理出来。注意关注题干中是否有“按时间先后顺序”“有关某个(某几个)人物的”“以某人某物为线索”等特殊要求,表述要准确、完整、简洁。对一件事情的概括方法: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对已概括出事件(情节)的部分内容,要求补充其余部分的:仿照已给出事件(情节)的句式,抓住关键要点进行概括。3、答题模板第 6 页 共 6 0 页(1)概括多个事件:人物+事

11、件(多个事件的主语要保持一致)(2)概括一件事:如果情节较为简单,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人 物(十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如果情节较为曲折有波澜,则抓住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种总结方法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最常见。(3)按要求补充其余部分情节:仿照已给出事件(情节)的句式,抓住关键要点,按照“人物+事 件”进行概括。4、教师点拨(1)概括时要分条整理,显得条理清晰。(2)注意所概括的事件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儿个人物之间的事情。(3)概括一件事时,文章六要素不见得都会出现,只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即可,不用纠缠于细枝末节。(4)概括时要从整体出发,

12、删减次要情节,避免答案过长,不够简洁。考点二文章内容理解1、相关题型(1)文章题目是 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 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2017河南第8 题)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统编七上 猫)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它了吗?2、方法指导第7页 共6 0页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常有四种考查形式:(1)用“为什么”“哪些”等提问关键语句的原因、要素等。(2)分析相同(相似)句子的不同。(3)体会看似矛盾的句子表达的真正用意。(4)对加点词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13、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将词语、句子置于具体语境中,然后根据要求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该词句有因果关系、指代关系、照应关系的关键语句,或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以解词来带动解句,然后结合对文章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组织语言具体概括。3、答题模板联系上下文,找相关联的语句+结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或写作意图)+自己生活阅历和感 受(与文中作者观点尽量保持一致)4、教师点拨(1)概括原因、要素等之类的问题时,先考虑能否“就地取材”,能用原文关键语句的尽量不自己过度发挥。(2)文章没有显性信息,需要自己概括归纳时,注意从文章整体出发,一定不能断章取义。(3)注意将作者本人置身于当时的情

14、境当中,因为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境时的特殊体验和感受。(4)有些问题通过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也能很容易找到原因所在。考点三词句的赏析1,相关题型(1)那文字,像摩裟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第8页 共6 0页(2)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3)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4)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2、方法指导词句的赏析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1)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外(作用

15、);(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3)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对于词句的赏析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将目标词语、句子回归原文语境,在全部读懂文章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观察目标词、句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进行阐述。一般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往往具有某一方面的特色,或是内涵丰富、蕴含哲理,或是含有修辞,或是描写方法,或是表达方式,或是用词精妙,或是特殊句式等。近年来考查中常见的有从描写、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具体赏析如下:(1)描写角度一般包括描写方法和描写角度两个方面。如果从描写方法方面赏析,首先要分辨语句的描写类型,常见的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面的细节、环

16、境描写方面的细节),然后具体分析不同描写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情感抒发、主旨揭示方面的作用。第9页 共6 0页如果从描写角度方面赏析,则 考 虑 正 面(直接)描 写 的 侧 面(间接)描写。答题模板:描写角度作用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 心 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季节方面的特征,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人物出场或为情节蓄势)。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 性 格(心理、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达了作者对的情感。环境细节描写运用工笔刻画了的环境,演染了的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暗示情节的发展,前后呼应,烘托人物的内心。正 面(直接)描写表现了的 心 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的.情感。侧 面(间接)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 心 情(衬托的特点)。(2)修辞角度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其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创设情境意蕴、体现作者创作动机上的表达作用。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