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s** 文档编号:37022245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21分)(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h(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雨密密地斜织着,给屋顶笼上一层薄烟,傍晚时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夜的安静与和平。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应h( ) (2)黄晕(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二)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

2、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经过一场动情的冬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3. 解释词语。(1)造访:_(2)咄咄逼人:_4. 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冬季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重重山影被雪服霜风万里催征雁软风掩映千门柳风送荷香蝉噪树雨消暑气蛙鼓塘暖雨晴开

3、一径花菊酒三杯醉客身叠叠松身垂白丝_(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B. 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C. 经过一场动情的冬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D.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6. 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主题诗文名句出处(作者作品)读春天,句句有趣像牛毛,像花针,像_,密密地斜织着:红的像火,_,

4、白的像雪。春读自然,处处是景潮平两岸阔,_;_,受降城外月如霜次北固山下_读人生,处处有情_(作者)托明月送思念,“_,_”;曹操借银河表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观沧海二、阅读(39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

5、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

6、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7. 下面对选段内容与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第写叫天子忽然“窜向云霄”,一个“窜”字,既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B. 第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既从视觉上写颜色和形状,

7、又从听觉上写“鸣蝉”和“蟋蟀”,味觉上写“覆盆子”。C. 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D. 第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写闰土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乐趣,传达出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8. 第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恐慌、依恋与无奈的感情。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D. 估计是当时作者的家长强令他

8、要说出上书塾的原因,所以才冥思苦想。9. 文章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请列举出来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父亲的“野”孩子,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野”孩子冰心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

9、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

10、,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满珊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

11、不骑马了。(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10. 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1. 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原文】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朗读设计】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的感情。【原文】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朗读设计】_12. 根据对【甲】句的赏析示例,对【乙】【丙】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甲】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作者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

12、,作者是在爱中长大的。【乙】赏析:_【丙】赏析:_13. 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B. 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全曲之眼。C.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D. “断肠人”句中“

13、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5.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作者“断肠人在天涯”的心境相符?为什么?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

14、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罢:停止。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尊君在不/元方入门不顾B. 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 相委而去/俄而雪骤D. 则是无信/则是无礼17.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B.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父亲的“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