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37020820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

2、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二、教学措施 1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2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

3、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3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课时安排

4、(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混合运算(8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 (八)克和千克(4课时 )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

5、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二、时分秒4课时三、认识方向4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五、分米和毫米3课时六、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九、期末复习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

6、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

7、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

8、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1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习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

9、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平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

1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

1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习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平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

12、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平。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

13、,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