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6962020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4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是非B.善恶C.荣辱D.美丑【答案】 B2、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 A3、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A.精神B.实践C.信念

2、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是非B.善恶C.荣辱D.美丑【答案】 B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 A6、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D.道德自觉性高的

3、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答案】 D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D.以上都是【答案】 D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A.利益关系B.权力意志C.意识形态D.管理手段【答案】 C9、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

4、身,率先垂范【答案】 B10、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B11、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12、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1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

5、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14、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1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苏轼【答案】 B16、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17、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

6、情感是()。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18、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答案】 B19、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20、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答案】 A2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7、是(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答案】 C22、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23、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24、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A.教育理论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师品行【答案】 D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26、“科学知识要经受

8、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答案】 D27、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A.英国教育家保罗纽曼B.美国教育家杜威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德国教育家洪堡【答案】 D28、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 )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A.天人合一B.重义轻利C.三纲五常D.重农抑商【答案】 C2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的观点反应了高校劳动具有的特征是()。A.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B.高校教师角色身份多重性C.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实践性D.高

9、校教师劳动具有探索性【答案】 C30、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答案】 C31、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32、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 A33、提出“一个教师

10、不掌握教育学知识,教育工作就如同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的是()。A.杜威B.陶行知C.苏霍姆林斯基D.马卡连柯【答案】 C34、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答案】 B3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36、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C37、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A.德谟克里特B.昆体

11、良C.维多思若D.蒙台涅【答案】 B38、以下()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A.依法依规处理B.品德评价C.批评教育D.价值澄清【答案】 D39、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40、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41、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答案】 D42、道德是人们从()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善”的规则B.“善”和“恶”的标准C.思想精神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44、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教学工作关系B.心理情感关系C.个人交往关系D.道德责任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