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369344004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来源】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虎吼一声,威震山河。自从老虎跻身十二生肖,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带着威猛之气、骁勇之神、智慧之光,走进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兔、鸡、羊,甚至身高体大的牛和马都被人类驯化,老虎依然我行我素,或在深山老林,或在荒野僻壤,世袭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威猛的老虎没能成为六畜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妨碍老虎与人的亲密关系,其幻化出的形象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最具代表性的化身应属布老虎。先民将仁爱寄寓在威风凛然的老虎身上,布老虎与孩童形影不离。老虎变成布

2、老虎,没有了威猛,没有了骁勇,走进中国人生活的老虎早就人格化了,如果说,布老虎身上体现的是仁爱,那出现在 醒世恒言里的老虎便是道义的化身。冯梦龙在 醒世恒言第五卷里写大唐天宝年间,福州有个勇武少年名叫勤自励,打猎归来路过大树坡,看见陷阱里掉进了一只黄斑老虎。老虎见到他便前足跪地,像是磕头求救。勤自励心一软放走了老虎。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冯梦龙将人间大义维系在了老虎身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 仅 用 三字经 弟子规等教育人,而且将老虎人格化了,让它承载了大义,感染人。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明代的冯梦龙让老虎承载了道义,清代的蒲松龄也不甘人后,聊斋志异里蹦出来一只“

3、赵城虎”。赵城虎吃了人,吃掉的还是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儿子死了,谁来供养老太婆?老太婆痛不欲生,哭闹到县宰那里状告恶虎。捕捉猛虎是件危险事,弄不好会搭上自家的性命,县宰担心无人领命,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忙碌数日,没有交差,还挨了一顿板子。李能跑到庙里哭诉。门口竟蹲着一只老虎,乖乖待着,他绑缚着老虎并带到县衙,完成了差事。县宰问老虎:“你吃了老人家的儿子?”老虎居然点头承认。县宰要老虎给老太太当儿子养老,老虎又点点头。要老虎给老人家当儿行孝,岂非笑话!次日老太太开门,门前有一只死鹿。是老虎送来的。老人家卖了鹿皮鹿肉,买来柴米油盐度日。老人家衣食丰裕,安享晚年。老人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4、。左邻右舍帮助安葬了老人家,平日的积蓄足够所需费用。老虎跑到坟前,大声吼叫,声如雷鸣,胜似痛哭。蒲松龄真乃大手笔,老虎被赋予了道义、诚信和礼仪。冯梦龙和蒲松龄笔下的老虎,比照儒家的“五常”还差一个字:智。老虎是智者还是愚者?小学课本上出现过 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呀,大老虎竟被小狐狸玩弄了一把,还能说老虎聪明?黔之驴与 狐假虎威正好相反,似乎是要给遭到贬损的老虎正名。柳宗元从容走笔,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第一步写老虎从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小心翼翼地挨近。第二步写驴一声高叫,老虎以为要吃它,吓得跑出好远。森林之王吓成这般样子,实在可笑,不过老虎并未吓破胆,一走了之。第三步写老虎觉得这庞然

5、大物无能,却没有轻易冒犯。第四步写老虎稍微接近并挑逗,看看老虎多有心计。驴子大发雷霆之怒,不过就是跃动后蹄来踢老虎。老虎暗自欣喜,庞然大物就这般本事。第五步写老虎”断其喉,尽其肉”。老虎乃大智者也。即使老虎身上不携带仁、义、礼、智、信的基因,也难以动摇其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老虎是力量的象征。东汉应劭辑录的 风俗通义指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何其勇武!何其威风!国人视之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随处都活跃着老虎。书籍里有,绘画上有,最传神的是成语。如形容身体健壮的虎背熊腰,如形容智慧谋略的调虎离山,如形容胆量过人的降龙伏虎,如形容人才济济

6、的藏龙卧虎,如形容威武气势的虎啸龙吟数千年积淀的丰厚的虎文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简而言之,虎是威风凛凛的图腾,虎是势运昌盛的象征。虎文化的精髓是威武雄健,勇往直前;虎文化的标识是王者气魄,无往不胜。(摘编自乔忠延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材料二:西方人把狮子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则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自古就崇虎,喜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中,老虎是“四瑞兽”之一,它 能“驱恶镇邪”,是保护神。据说,古时中原有个“虎氏族”,是黄帝的一个胞族,后来曾建立过“虎方国”。而在川蜀一带,古代巴人也有一支叫白虎巴人。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

7、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虎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将、虎师等。在普通民众的心里,虎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受其影响,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民间雕塑、民间刺绣、民间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地刻画虎。人们以虎为瑞兽,认为它是力量的象征,让它来守护家、保卫家人;认为它是正义的化身,用它来镇宅、驱逐邪恶。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猎为主的黄河流域。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有了虎图腾

8、。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对蚌塑龙虎图形,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称为“天下第一虎”,可见虎是中原地区的原始图腾之一。黄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从远古到北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由于受战争影响,主要是唐末战争、宋朝南迁,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到江南的,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他们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也一并带到了江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慢慢

9、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摘编自刘涟 虎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和流传【小 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虎能够跻身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威猛、骁勇,智慧,拥有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B.先民将仁爱寄寓在老虎身上,将老虎变成布老虎,表明先民畏惧老虎的威猛和凶悍。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 三字经 弟子规等教育人,还让人格化的老虎感染人。D.老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数千年积淀的虎文化主导着国人的思维。【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里写县宰担心无人愿领捕捉猛虎的差事,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最终没能交差,还挨了

10、板子。B.国人视老虎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老虎活跃在书籍、绘画、成语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C.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崇虎,认为老虎威靛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D.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被中原人带到了江南。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支持“虎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观点的一项是()A.风俗通义里 写“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B.和虎有关的成语众多,形象传神,如调虎离山、三人成虎等。C.统兵将领使用虎符调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虎符吻合,才能生效。D.人们张贴刻画着虎的民间年

11、画和民间剪纸,让虎来守护家,保卫家人。【小题4】老虎在材料一的相关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人格化而赋予“义”和“智”的?请简要概括。【小题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虎文化,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来源】2022年河北邯郸高三一模第22题2022年浙江杭州西湖区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一模第2题20222023学年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第一次月考)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鸟又飞回来了京格格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以往照亮

12、无数人的精气神一点点暗下来,她感觉自己成了孤灯一盏,从未有过的空落。就连门外料峭的春寒,在她门前打个转,也“嗖”地就走了。打从丈夫马哥出事,天塌了。马嫂的心上了一把锁,用她的话说,一岁的儿子与年迈的婆婆,哪个都是她的命,一个都不能舍。转眼,马哥已走了二十一个春秋。马嫂的青丝也被风雪刮得褪了色,守着儿子侍候着婆婆,任凭月老踏平门槛,鸟儿飞来飞去,马嫂的心搅碎了一朵又一朵泛起的浪花。可不知咋了,这第二十二个春天刚刚掀开三月的盖头,马嫂耳边总是回荡着鸟儿叽喳的声音,整夜翻腾着无法入睡。天一放亮,马嫂就脸不洗头不梳奔向蒲河岸。让马嫂失望的是,没有鸟的天空混沌沌的。封冻的河面如男人铁青着脸,白杨分拉着头

13、杵在两岸,桃枝没有一丝笑容。马嫂长叹一声,趁小镇还没醒来赶紧回了。这里是马哥的家乡,马嫂是羞成一朵花那会儿被大卡车送来小镇插队的。在马家村遇到一身绿军装的马哥,第一次见面就在这蒲河岸。当时河床干瘪成一条龙须沟,堤坝窄得就剩两条车辙,他俩一人一条车辙拘谨地迎风走着。那天的风很柔很软,吹开了一树桃花。鸟儿飞过来飞过去,他说,这鸟儿不单羽毛美歌声更美。她笑眯了眼说,她也喜欢听鸟儿唱歌。车辙的尽头成了一条小路,他们肩头挨着肩头,幸福被鸟儿带向天空。一年书信纷飞。鸟儿再飞来时,马哥回来了。她成了马嫂。二十二个春天了,马嫂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春天后的春天是她的期盼,鸟的歌声撑起她的天空。马哥出事时,部队首

14、长把一枚军功章递给她,她感觉沉得捧不住。她是烈士的家属,儿子是她的希望。婆婆临终时还说,让她为自己活活吧。多少个春天里,马嫂不敢看街上鸟儿似的飞来飞去快乐的身影。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经历了生活的多少艰难,她的心里有多少凄苦。这么多年,马嫂熬过来了,婆婆去世了,儿子长大了。现在,马嫂的心里空空的。渐渐地,马嫂喜欢恋床,夜长梦也长。梦里马哥又回来了,一身绿军装非要看她穿旗袍的样子。说他在那边很好,儿子大了,老人也送走了,让马嫂该为自己活了。马嫂醒来时枕头湿了一大片。马嫂翻出当年压在箱底的旗袍,左看右看穿在身上,把散乱的头发盘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由自主地笑了,问自己这样要干吗呀?家里除了自己就

15、是自己,给谁看呀?一天接一天,梦中马哥再三央求她穿上当年的旗袍去蒲河边,他会在那里等她听鸟儿唱歌。马嫂信了他的话。马嫂,一大早打扮成这样,去干吗呀?街头有好事的,见了她就话里带话地叫着。起初她只是笑不作声,后来扛不住嚼舌的姨婆们纠缠,就实话实说了。可谁会相信呢?背后指指点点马嫂感觉脊梁骨刺痛,更有甚者当面就问她。马嫂浑身是嘴也说不清。马嫂感觉这辈子活得太憋屈了,她转身奔向蒲河,眼泪哗哗地流,她一步步走入蒲水。岸边不远处的垂钓者,丢下鱼竿奔过来,马嫂感觉到背后有一只热乎乎的手抓住了她,就晕了过去。马嫂出院了,提着一袋水果来蒲河边,答谢恩人。垂钓者自称马宏强,喜欢钓鱼,常在蒲河岸边消磨时光,还说之

16、前见过马嫂一次次在岸边徘徊“谢谢!要不是你我可能早没命了。”“言重了,妹子,谁见了都会搭把手的,不要在意。遇事想开点,没有过不去的坎。”“嗯!嗯!你喜欢钓鱼?咋没见鱼?”“哈哈,退休后闲着没事,就喜欢上这里,起初我是钓上鱼来就放生,后来干脆改成喂鱼了,我的鱼竿没有钩的。”“我当过兵,脾气坏,我本来是为了磨性子,可渐渐地就喜欢上了这里。”“你天天出来,又没带回去鱼,家人不会说你吗?”“唉,老伴前年得病走了,女儿在国外读书,我自个管自个。”“哦,你这么善良,女儿一定差不了。”“别夸我了,你的事我可听说了。”一句一句的,搭起话来一个下午过去了。鸟儿归巢时,他们的背影,随着夕阳滑入蒲水。从此,老马的头顶多了把遮阳伞。马嫂来去的路上,耳边常响起鸟的歌声好心人劝他们一起做个伴。梦中,马哥也劝马嫂找个伴。马哥盼望马嫂幸福,马嫂希望马哥安息。马嫂与老马的事很快在小镇传开了.蒲水结冰了,鸟儿丢下老马与马嫂,唱着歌飞向了远方。又一个春天来了,鸟又飞回来了。马哥可以安息了。(有删改)【小 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马哥出事后,马 嫂“舍不得”一岁的儿子与年迈的婆婆,她觉得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