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36933931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2023年5月目 录前 言1一、总体要求2(一)指导思想2(三)建设目标3二、建设思路4(一)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4(二)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6三、建设内容8(一)基础共性标准8(二)装备层应用标准12(三)车间层应用标准14(四)工厂层应用标准16(五)企业层应用标准19(六)协同层应用标准21四、组织实施23(一)加强统筹协调23(二)加快标准研制23(三)推动宣贯实施23(四)加强交流与合作23附件1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现行和在研标准研制清单25附件2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建设重点28前 言钢铁作为“工业粮食”,是制造强国建设

2、的重要基石。钢铁工业具有生产流程连续、工艺体系复杂、产品中间态多样化、大型高温高压设备集中、人因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属于典型的流程型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市场、环保、竞争等挑战,亟需通过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场景应用,提升行业的绿色环保、安全保障、生产效率。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来,钢铁行业因体量庞大且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具备推进流程型智能制造的优势条件,钢铁企业纷纷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项目,在保障产业稳定运行、提升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等问题,加快推进质量变革、

3、效益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组织编制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5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围绕钢铁行业增强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提高供给质量、提升本质安全等实际需求,加快建立涵盖基础共性、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

4、工厂、智能企业、智能供应链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跃升。(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动态更新。紧密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南,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协调配套,加快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统筹规划标准化重点领域和方向,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同发展,并结合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动态更新标准体系。坚持共性先立,急用先行。针对钢铁生产流程连续、工艺体系复杂、产品中间态多样化的特点,稳步推进钢铁行业安全、检测和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制定,加快推进钢铁行业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行业应用标准的

5、制定。坚持协同推进,注重实施。结合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系统融合等特点,推动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开展标准制定。以支撑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强化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实施,有序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坚持创新探索,适当领先。将钢铁工业制造场景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做好遴选验证、标准研制、试点应用等系列工作,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流程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起到表率作用。(三)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5项以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和装备层、车间层、工厂

6、层、企业层、产业链协同层等各层级标准,优先制定基础共性标准以及绿色低碳、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关键应用场景标准,突出标准在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和迭代提升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为世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二、建设思路(一)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年版)中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相关要求,基于钢铁行业工艺、产品及智能工厂建设等特点,形成由“A基础共性”“B装备层”“C车间层”“D工厂层”“E企业层”“F协同层”六部分构成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图1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具体内

7、容如下:1. A基础共性标准,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底层,是构建体系的基础。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继承自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基础共性标准的通用、检测、评价等内容;另一部分继承自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关键技术的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内容,并根据钢铁行业基础关键技术的需求进行了整合。2. BF层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系统层级维度展开,根据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需求,面向装备、车间、工厂、企业、协同等各层级中多重场景和环节,指导制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相关标准。B装备层应用标准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基础和补充,C车间层应用标准作为边缘层,与D工厂层、E企业层、F协同层的应用标准边-云逐级分层协同。B装备层应用标准主要用

8、于规范单体智能装备的功能、质量、接口和性能提升标准,包括无人运输装备、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系统和其他等标准。C车间层应用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工序级(车间)业务活动的相关标准,涉及工艺产线管控、生产作业、工序级质量控制、业务集成优化和模型建设等,包括矿山、原料场、炼铁、炼钢、轧钢和其他等工序标准。D工厂层应用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工厂或跨工序的钢铁智能工厂设计、生产、管理要求等,支撑钢铁智能工厂建设,包括设计与交付、生产管控、资源保障等标准。E企业层应用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钢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规范采购、销售、研发、数据资源等运营管理,实现企业内部深度协同,包括资源计划与市场预测、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产品研发

9、设计、工厂协同、数据资产管理等标准。F协同层应用标准主要用于规范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间数据共享、多业务协同以及智能服务等要求,包括数据共享、供应链协同、客户服务等标准。(二)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由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包含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2所示。图2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6三、建设内容(一)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检测、评价、工业网络、赋能技术等5个部分。用于统一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术语定义、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钢铁行业在工业网络、赋能技术等方面的共性技术标准。其中,通用、检测、评价等内容

10、对应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基础共性”部分建设内容,工业网络、赋能技术内容对应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智能赋能技术”部分建设内容,本文仅面向钢铁行业的专有需求展开描述。具体如图3所示。图3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1.通用标准主要包括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术语与定义、数据分类与编码、智能工厂参考架构、标识解析编码等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与统一钢铁行业对智能制造的认知理解,以及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所需的标识、编码、参考架构等基础通用标准。2.检测标准主要包括铁水、钢水等成分智能分析;长材、扁平材等钢产品外形、轮廓、表面、力学性能智能检测与预测等标准。主要用于保障钢铁行业产品质量,推动智能技术在检验检测与实时工

11、艺优化等方面的应用。3.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钢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实施指南、钢铁智能工厂评价实施指南;钢铁行业设计、生产、管理、供应链等方面评价评级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钢铁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摸清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点方向,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规划提供参考。4.工业网络标准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网联技术、云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等4个部分。主要用于为钢铁行业生产企业建立符合自身产品特色需求的工业网络,提供架构、基础技术、项目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提供参考与指南。(1) 体系架构标准主要包括基于钢铁原料、产品、生产、管理及业务模式的互联互通系统平台功能架构等标准。主要用于为钢铁企业建设专有工业网络提供体系架构

12、参考,实现工业网络架构下不同层级和异构网络之间的网络运行规范管理。(2) 网联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企业内外组网与并联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以及原料和产品相关的物联网技术要求;5G、工业网闸、网关等用于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专用设备的网联技术标准。主要用于为钢铁企业建设专有工业网络组网过程中可能应用的网联技术,提供技术规范与指导。(3) 云基础设施标准主要包括钢铁生产厂区虚拟专网建设技术规范等钢铁企业部署运算资源相关的云基础设施标准。主要用于为钢铁企业在建设云计算、分布式算力与存储部署、云边端设备与服务接入等方面提供技术规范与指导。(4) 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面向钢铁行业多工序、多业务、多基地等特点的

13、工业控制及网络安全防护及运维要求、跨区域多基地的数据传输安全要求、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等标准。主要用于为企业不同系统层级内部及之间的数据及时可靠传递等提供技术规范与指导,保障企业生产、业务等系统安全。5.赋能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工业软件、算法模型与优化和其他等7个部分。主要用于指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领域融合应用,进行深度建模、训练与优化,提升钢铁行业智能生产工艺水平。(1)工业大数据标准主要包括钢铁行业工业大数据主数据管理、钢铁全流程数据集成以及大数据平台运维等面向钢铁行业复杂数据结构的基础技术标准;钢铁工业生产、管理等将数据从来源端抽取、转换、加载至目的端过

14、程的数据处理标准。主要用于对钢铁制造生产过程各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提供技术规范与指导。(2)边缘计算标准主要包括钢铁行业炼铁、炼钢、轧钢等主工序相关设备接入网络并实现远控、运维等功能的边缘计算类基础技术;企业生产车间边缘网络配置要求、边缘平台系统要求、边缘数据接入与数据服务技术要求等标准。主要用于解决钢铁行业边缘计算中异构、高频、多源、量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等问题,规范在敏捷链接、实时计算、数据优化等方面的数据接口和数据要求。(3)数字孪生标准主要包括高炉、转炉、连铸机、轧机等设备级以及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级的数字孪生技术要求及应用规范;数字钢产品等面向供应链创新服务的

15、数字孪生技术要求等标准。主要用于规范钢铁行业资产、工艺及生产的数字孪生在系统架构、接口、应用(模拟仿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4)区块链标准主要包括连通钢铁行业上下游业务协同中,区块链技术应用接口、性能评估、业务系统集成等标准。主要用于解决钢铁行业电子签约、物流计费、材料数据跟踪与共享、电子凭证等场景中,可信数字身份、数据确权及互信等问题。(5)工业软件标准主要包括应用于钢铁行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及服务保障等场景的软件系统架构、接口、功能等技术要求标准。主要用于规范钢铁行业全生命周期中工业软件应用的技术要求。(6)算法模型与优化标准主要包括钢铁制造过程中与工艺优化、生产管控相关的机理模型、数据模型优化与建立等标准。主要用于实现钢铁产品的稳定生产、产品质量提升与智能管理。(7)其他标准主要包括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技术、智能视频管控系统技术要求等新型通用技术要求以及现阶段不能归类到AEA-AEF的标准。主要用于推动前沿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二)装备层应用标准主要包括无人运输装备、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系统和其他等4个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单体智能装备的功能、质量、接口和性能提升标准。具体如图4所示。图4 装备层应用标准子体系1.无人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