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834430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4吉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十一单选题(共60题)1、美术教学应注重( )A.美术术语B.创设情境C.社会文化D.美术理论【答案】 B2、高中一年级入学伊始,美术老师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答案】 A3、教学反思的方法分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反思方法的是()。A.反思日记B.学生作业C.实际讨论D.行动研究【答案】 B4、在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一课中,张

2、老师组织学生研究校外博物馆的中国画,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中国画的精髓。张老师的教学方法是()。A.情境法B.实践指导法C.参观法D.讨论法【答案】 C5、在美术的教学评价中,请家长参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是( )。A.自评B.互评C.档案袋评价D.多主体评价【答案】 D6、下列选项中,属于量化评价方式的是( )。A.分数B.等级C.作品展览D.档案袋【答案】 A7、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要求相吻合。A.学生身心发展水平B.学生的基础水平C.当地的实际情况D.素质教育要求

3、【答案】 A8、某教师在精美的报刊一课进行“了解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与构成要素”的教学时,下列选项中合适的行为是( )。A.教师教授版式设计的历史演变B.教师展示大量的书籍设计样式C.讲解版式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学生自主了解版式设计的意义【答案】 C9、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教学目标B.学生发展C.教学任务D.教学实施【答案】 A10、下列学者中,不是从事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是( )。A.赫伯亚德B.艾斯纳C.罗恩菲德D.丹纳【答案】 D11、王老师在讲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候,没有在教室上课,而是带领着学生参观了北京故宫、天坛等建筑。这是美术教学中哪种组织形式 ()A.室内授课B

4、.室外授课C.参观活动D.写生教学【答案】 C12、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是()。A.米开朗基罗B.基布尔提C.罗丹D.多纳泰罗【答案】 D13、在雕塑课人类的朋友动物雕塑中,胡老师现场制作了一个小猪雕塑,并讲解了制作过程中的要点,然 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演示法B.示范法C.比较法D.讨论法【答案】 B14、斗拱中国传统建筑瑰宝课“学业质量”分为三个水平(如下所示): A.B.C.D.【答案】 B15、石涛、()、髡残、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清四僧”。A.郑板桥B.任颐C.吴历D.朱耷【答案】 D16、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针对“大黄鸭”这一装饰艺术作品,

5、孙老师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关于孙老师的做法,说法错误的是( )。A.不利于维护课堂秩序B.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欣赏习惯C.有利于掌握科学的美术知识D.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答案】 B17、善于以火药为媒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是()。A.王广义B.罗中立C.徐冰D.蔡国强【答案】 D18、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规定,艺术学属于艺术学门类中的第几级学科?A.一级学科B.二级学科C.三级学科D.四级学科【答案】 A19、洛可可美术最早产生于()。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英国【答案】 B20、下列选项中,对于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理解与运用不适当的是(

6、)。A.有利于增强学生沟通能力B.应当将能力比较接近的人组合在一起C.分组的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D.同学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信任【答案】 B2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分成几个学段?(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D22、设计教学目标应注意的事项有( )A.B.C.D.【答案】 B23、“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是( )的艺术思想。A.苏轼B.谢赫C.董其昌D.赵孟烦【答案】 A24、关于中国古代对人物画的品评,较为合适的表述是( ) 。A.惟妙惟肖B.形神兼备C.秀外慧中D.逼真灵动【答案】 B25、我国佛像的塑造,在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特点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期的佛像雕塑手法明显受印度的影响B.唐代的佛像更具有唐朝人的面容特点C.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坐像在雕塑艺术上采用写意的手法D.北魏的佛像倾向于写实,明显接近了汉人形象的特点【答案】 C26、马踏匈奴是( )的雕塑。A.唐宋B.汉代C.元代D.明清【答案】 B27、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人物写生表现对象的动态一课教学重点的是( )。A.制作动态结构小木偶B.认知人物头像的结构C.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D.熟练掌握人物白描技法【答案】 C28、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通过质疑B.发现问题C.调查研究D.合作探究【答案】 D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

8、术欣赏的特点的是( )A.多层性B.统一性C.直观性D.差异性【答案】 B3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 )的特点。A.审美性、视觉性B.多主体、开放性C.艺术性、人文性D.趣味性、实践性【答案】 B31、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的课程是()。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艺术课程D.美术课程【答案】 B32、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

9、,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是()。A.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B.造型和美术创作的问题C.美术鉴赏和评述的问题D.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答案】 C3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中国书画”模块的内容要求指出,中国书画是( )的统称。A.中国画、书法和篆刻B.书法、山水画和花鸟画C.白描、书法和篆刻D.书法、山水画和篆刻【答案】 A34、下列不是后现代主义美术潮流的是( )A.未来主义B.观念艺术C.波普艺术D.大地艺术【答案】 A35、对评价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评价方法为()。A.定性分析B

10、.定量分析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A36、吉普赛女郎是17世纪荷兰画家()的作品。A.哈尔斯B.布歇C.荷加斯D.库尔贝【答案】 A37、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巩固性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答案】 D38、下列不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是()。A.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C.美术与社会现实相联系D.美术与人文环境相融合【答案】 D39、下列选项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是()。A.丢勒B.鲁本斯C.扬凡埃克D.老彼得勃鲁盖尔【答案】 A40、新课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强调(

11、)。A.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B.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 C4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得到与其他学科难以收获的各种体验,主要是以创作与()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A.探索B.鉴赏C.技法D.欣赏【答案】 B42、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现代媒体艺术”教学活动的是()。A.根据某一题材(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活动B.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加工处理C.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D.要求学生用胶片摄影,并用显影和定影的方式在暗房中自己冲印照片【答案】 D43、下列不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标的是( )。A.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B.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欣赏能力C.感受自然美D.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答案】 D44、“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审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