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6829660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4广东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 D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1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

2、溶液和胶体【答案】 D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B.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C.以海水、金属矿物质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D.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答案】 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B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 )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A.知

3、识与技能目标B.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C.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D.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答案】 B6、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O2【答案】 A7、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 )。A.B.C.D.【答案】 D8、进入20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 D9、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

4、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B10、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A.B.C.D.全部都是【答案】 B11、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B.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C.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答案】 B12、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课程

5、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 C13、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14、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15、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16、元素

6、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 D17、(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A.形成性B.诊断性C.过程性D.总结性【答案】 D18、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

7、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 C19、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B20、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21、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

8、评价【答案】 D2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 )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综合课程B.研究课程C.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 D23、下列表述不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宏观特征与物质性质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 B24、初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列不符合上述评价理念的是()。A.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B.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C.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D.评价目标多元化【答案】 A2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

9、D.Na202【答案】 A26、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 )。A.B.C.D.【答案】 B27、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Cl-B.一定含有SO42-C.一定没有Al3+D.可能含有CO32-【答案】 B28、某学生在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 )。A

10、.多重联系策略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C.练习一反馈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 B29、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它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旨在纪念化学学科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答案】 A3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答案】 B31、下列说

11、法正确的是( )。A.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C.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质D.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答案】 A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33、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答案】 C34、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2、”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3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 C36、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答案】 A37、“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