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小故事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36829456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的小故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德树人的小故事立德树人的小故事 1.鲍灿吮脓疗母 明成化年间,儒生鲍灿在河南洛阳一带经商,每逢节日,他必给父母寄去最好的食品,自己只留一点。如果父母还没收到包裹,他绝不会先吃食物。鲍母老年时,脚下生了毒疮,医治多年无效。鲍灿回家后就一口口吮吸净疮口,十余天后,鲍母亲的毒疮消除了。慈孝治家,鲍家子弟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不仅孝顺父母也能精忠报国。鲍灿曾孙鲍象贤官至兵部左侍郎,并为皇帝屡建战功。 2.父子争相受死 宋末元初,战争纷乱。徽州守军李世达起兵叛乱,为筹备军饷,绑架了鲍宗岩和鲍寿孙父子,威胁他们,如果不交出银两,就杀死其中的一个。面对屠刀,父以求他生,让人唏嘘。这个故事感动了明成祖朱棣,于

2、是就御制慈孝里牌坊,并写诗赞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 3.鲍逢昌千里寻父 鲍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一直杳无音信。顺治三年(1646年),14岁的逢昌决定去寻找父亲。千里奔波后,他终在雁门古寺寻找到了正在生病的父亲。逢昌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一路跋涉,扶持父亲回到家中。逢昌一进家门又见母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他又攀崖越洞采药,母亲服用他采来的药后果然痊愈。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 记得还是在读书的时候,天天听着、看着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受

3、孩子爱戴的好老师。于是从校门里走出来,满怀信心地踏进了这满是孩子们的天堂。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孩子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孩子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他们从事着绿叶的事业,他们是人民教师。 其实,在我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也不时被深深的感动着,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

4、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用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用爱与美铸造闪光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我想每个班都会有调皮地孩子,我班也不例外。我班有一个很聪明又顽皮地孩子。他经常捉弄、欺负同学。大家都不喜欢他。我知道像他这样地孩子比别人更需要爱,于是,我平时更多地注意到他。尽量去捕捉他地闪光点,表扬他,关心他,鼓励他。 我发现:有时当有地同学没带铅笔心神不宁时,他会悄悄地把准备好地铅笔送给他;每天早晨见到我时,他总是第一个冲到我地面前向我问好;卫生区总有他拿着拖把拖地地身影;下课了

5、,又是他拿起黑板擦擦黑板;那天他做了一件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早上我们刚吃完早餐,班长已经检查完红领巾了,劳动委员在忙着检查卫生,随着早读声音地静止,学校三评人员来我班检查卫生工作了。我连忙请他们进来。因为我们刚刚检查过了,全班同学都戴了红领巾。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坐在第三组第一排地熊杨政同学没有戴红领巾。我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只能任凭他们记下了。这时,坐在第四组地罗志颍也同时发现了,他飞快地从他地抽屉里拿出一条红领巾,迅速地将红领巾戴到熊杨政地脖子上。这时地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到这一切,作为班主任地我感到无比地欣慰和自豪!我马上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向他学习。在他地影响下,每次我们班只

6、要有没戴红领巾地同学,都有人会主动借给他。大家借出地不是单纯地红领巾,而是一份份爱心。而且让这份爱心在同学们中传递。 平时,那些聪明乖巧地孩子总能得到老师地喜欢,而那些调皮捣蛋地孩子总会引起老师地不满,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细心地关爱。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调皮地孩子更需要爱!问题地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捕捉他们身上地闪光点,怎样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地心田,使他们在爱地阳光里茁壮成长。 当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寄来地贺卡,看到上面热情洋溢地话语时,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地人。孩子们纯洁地心、圣洁地情、深厚地意,净化了我地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大地幸福

7、和快乐莫过于此。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地人。 我们是卑微平凡的,但更是神圣伟大的,因为,我们正领引孩子去触摸真诚,体味善良,崇尚正直,学会坚强!我们正引领孩子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我们展示给孩子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所以,我们是幸福的!原来,少点欲望,多些爱心,我们就能品尝到幸福甜甜的味道!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痴心不改,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铁肩担道义,爱心筑师魂。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心v同的梦想风雨兼程!让我们热忱、执着、坚定地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幸福

8、的人生吧! 立德树人的小故事 _,男,1963年出生,_区_实验学校教师。 _老师1983年9月参加工作,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19_年9月,因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原宿迁县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 三十年来,李老师兢兢业业做好本质工作,时时刻刻不忘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念念不忘党的培养。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李老师始终积极向上从不懈怠。李老师视关爱学生为自己的天职,热爱工作,工作能力突出,受到学生爱戴、家长欢迎、领导、社会的一致认可。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他形成一种习惯,家中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学生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他每天都是早来晚走,老婆孩子说不顾家,一

9、根筋。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例如他每天要提前到校查看教室卫生是否干净,对学生进行晨检,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他还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晚上放学把学生护送回家,有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家访。总之,学生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他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她带去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他认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这些正是一位班主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其实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20_年9月,_区_实验学校刚刚成立,李老师主动申请调到当时环境较艰苦的_实验学校工作。_实验学校地处化工园区

10、,其前身为光前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生活环境较差,但是他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自己去主动奉献。 20_年9月,学校面临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发展契机。李老师发现当时学校信息技术教室电脑陈旧,无法正常使用,学生不能正常使用电脑上课。他将这件事放在心中,并不断思考如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经过仔细梳理,李老师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得意弟子,现在北京润德鸿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润凡先生。李先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怀着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急切心情,李老师及时地与李先生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向他介绍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介绍了当前学校面临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发展契机和学生无法使用电脑上课的困难,并提

11、出了请李先生回家乡回母校看一看的愿望。李先生表示因事情较多无法回家,但是很愿意为改善家乡办学条件奉献一份爱心。经过多方接洽,20_年9月10日,由李润凡先生捐赠的价值12余万元的30台联想电脑正式装配到位。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用上崭新的电脑上信息技术课,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在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李老师虽然已经年近五十,但面对工作仍然像年青人一样冲在前边。20_年8月,学校由化工园区搬迁至原侍岭镇的一所村办小学吴圩小学办学。因历史原因,学校条件较差,校园内杂草丛生,无法正常使用。看到这一情况后,李老师冒着近40度的室外温度,开着自己家的拖拉机、耕地机,用一星期的时间铲除学校杂草、平整校园场地

12、、整理校园操场。一期下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李老师却因为过度劳累中暑而住进了医院。 20_年2月,学校教育现代化创建急需为孩子们配备新的课桌椅。李老师再次与自己的另一个学生李先超联系,为学生募得价值近三万元的学生课桌凳260套,让孩子们坐上了崭新的课桌凳。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他的脑海里从来就没有年龄大了,干不动了,糊弄两年就退休啦这种想法。他曾经在办公室和年轻的教师聊天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年纪大了,有时身体各部分零件不听使唤了,可我感觉到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我非常自豪地告诉你们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教师岗位的一颗心永远不会改变,一句朴实话语让年轻的老师低头沉默下来,好长时间过去

13、了,办公室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为他送来赞许的目光,也正是这种不服老的一颗心,促使他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髓,研究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关注自己专业成长。年纪大了,接受新事物比较慢些,为了使自己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不会落伍,他两年头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花费四千余元电脑一台,学习电脑操作,在互联网上备课,学习等,在其学习过程中,经常拜年轻教师为师,不耻下问。 同事们经常评价李老师说,李老师不仅能教出好成绩、教出好学生、还能教出有爱心的企业家,李老师真是好样的!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