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6829218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24山西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答案】 C2、“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 B3、小青的数学成绩不好,她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脑子笨

2、,不是学数学的料。她的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B.外部、稳定、可控的归因C.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答案】 A4、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 )A.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D.心理情绪稳定、不急躁【答案】 A5、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 A.克伯屈B.伯克赫斯特C.道尔顿D.布鲁纳【答案】 B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

3、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 D7、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A.行为疗法B.森田疗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法【答案】 B8、(2020年真题)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答案】 C9、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 D10、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

4、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 C11、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答案】 A12、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 )A.发展潜能B.积极的社会功能C.应有的权利感D.应有的道德面貌【答案】 B13、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答案】 D1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

5、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答案】 D15、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参观法【答案】 B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答案】 B1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答案】 B18、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直延续到新中国

6、建立之后()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答案】 C19、在指导学生参加面试考试时,除了对面试内容重点讲解外,教师还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中的仪表、仪态、眼神以及与考官打招呼等细节,以给考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利用了()。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 C20、(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A.教学评价B.操行评定C.道德评价D.德育评价【答案】 B21、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25B.50C.75D.100【答案】 B22、埃里克森

7、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阶段中培养()的时期。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答案】 C23、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2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答案】 B25、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

8、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A.说服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 B26、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 A2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答案】 A2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答案】 B29、“旧三中心论”指的是教师

9、中心、课堂中心和()A.学生中心B.教材中心C.活动中心D.经验中心【答案】 B30、注意的转移是指() 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答案】 C31、“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答案】 B32、数学课上,学生由于惧怕教师而出现了紧张、拘谨、反应被动、心不在焉等现象。这种课堂气氛属于()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答案】 C33、美国泰勒的课程

10、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环境模式B.目标模式C.实践模式D.过程模式【答案】 B34、(2020年真题)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答案】 A3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 D36、(2022上半年

11、真题)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答案】 C37、 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外部动机B.近景、内部动机C.远景、外部动机D.远景、内部动机【答案】 A38、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答案】 D39、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相对独立性B.继承性C

12、.历史性D.永恒性【答案】 C40、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答案】 C41、“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一般型【答案】 C42、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