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传人:26****ao 文档编号:36819616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第一框教案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分析第7课是整个认识论单元的起始课,有两框,本框为第一框,侧重于讲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认知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本框与第二框构成一个整体,为引导学生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奠定理论基础。本框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建议用2课时。另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增补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课前生成的“生本”教学内容。在学习平台上传补充了“课前自学导读”“案例资源自学

2、”“课前自学自测”“线上问卷投票”“线上问题讨论”“专业教师访谈”六个栏目的相关内容。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基础、价值取向是教学的起点,学习风格则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参照。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前作业等方式把握学情。教学对象202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二年级,基本情况:32人,其中女生23人,均居住于本市城区,走读。知识起点本门课程学习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学习基础上;本课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建立在前两个单元关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基础之上;二年级已经进行了部分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基础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

3、始更多地趋于理性描述和思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女生较多,学生表达水平与协作能力在议题讨论等活动中均有较好表现;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之间有差别,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和方法论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价值取向经过一年级两个模块的系统学习,学生都能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但还没有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的自觉性。学习风格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习惯,能较好地开展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同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乐于展示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契机上届毕业班传来一个消息让同

4、学们的思想触动很大:在导游证专业考证中,有50%的同学没有报名参加,参加的同学中只有50%顺利通过。学生经历了一个专业思想的波动期:上届不少同学当时觉得专业前景不明,专业认知发生了较大偏差,这也是他们有一半不报名参加考证的原因。而当前,旅游业井喷式发展,这些同学上岗面临障碍。授课班的同学正好经历了旅行社前景不明复苏井喷的变化过程,专业思想波动较大。学生正面临一个专业学习上的畏难期:上届考证失利的同学,主要都是在“导游业务”模块的考核中不合格,原因是同学们岗位实践经验较少,对这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考试内容,仅仅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显然难以通过。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增强积极投身中国

5、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职业精神通过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提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法治意识理解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领会法治观念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健全人格通过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上升过程,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公共参与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公共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教学方

6、法教法采用议题式教学,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榜样示范法等推动议题的探讨,促成课程内容活动化。学法围绕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线上线下一体学习、实践体验学习,增加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实践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设计采用三阶段八环节线上线下一体议题式教学模式,三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八环节即课前的“自学”“问学”两个环节,奠定“议”的基础;课中“导议”“动议”“哲思”“解惑”四个环节,夯实“议”的过程;课后“评价”“实践”两个环节,落实“议”的目的。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问卷、讨论、自测题、案例资源等的发布、自动批改功能、报告生成功能等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显

7、性成果,通过线下教学面对面的讨论、互动、指导、激发思维和思辨过程,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线上线下一体提升教学实效。采用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探究。教学资源1.哲学与人生教材及学生用书。2.教学课件、视频、案例资料等。3.生本资源: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师生平台讨论生成的资源、学生对教材案例的情境再现表演、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图片等。4.多媒体教室、线上学习平台等。教学过程课前学习(主要在线上进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辅导自学1.课前自学导读2.案例资源自学3.课前自学自测1.以高教社教材配套用书哲学与人生学生学习用书中的学习导航或教师编写教

8、材纲要作为索引,指导学生通读教材。2.学习平台上传补充案例。3.以高教社教材配套用书哲学与人生学生学习用书中的观点问答为主体,上传学习平台自测题。1.进行教材的通读自学。2.分组阅读自学:榜样人物袁隆平、李时珍、李四光等;故事毛泽东称赞徐霞客,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诞生与完善;名言警句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名人名言;社会探索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发展;专业相关资源;等等。3.完成自测,找出课前自学难点问题。学生梳理知识、阅读自学资源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测,通过自学,学生对教材知识、基本概念及有关案例有所了解,为课堂奠定“能议”的基础。引导问学4.线上问卷投票5.线上问题讨论6.线上教师访问4.

9、平台上传问卷题目,根据平台生成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调整备课。4.完成问卷(根据选择情况形成A、B、C学习小组):(1)你准备参加导游证考证吗?通过问学,教师和学生对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一探究竟,5.将专业教师和上届学长代表请进线上学习空间,事先与专业教师和上届学长代表沟通教学内容。6.将赵老师请进线上学习空间,事先与赵老师沟通教学内容。A.参加且有信心通过B.不参加C.参加但觉得通过不了(2)B组同学请回答,为什么不准备参加导游考证:。(3)C组同学请回答,为什么觉得自己通过不了:。5.请A组、C组同学与导游考证教师和上届学长代表线上讨论:毕业班大部分同学没有通过“导游业务”考证模块的原因是什么

10、?怎样才能学好“导游业务”模块?6.B组同学进行校名师工作室教师访谈:赵老师的智慧旅游工作室新项目“互联网+数字旅游经济开发与运营模式的研究”项目访谈。在实际生活问题、专业教师和学长解答、教师访谈中逐渐聚焦认识与实践问题,为课堂奠定“想议”的基础;根据学生专业考证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共同体。课中学习(第一框题第一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议题框架总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子议题1:认识的来源是什么?子议题2:什么在推动认识的发展?子议题3:怎样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子议题4:认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环节与内容“导”议“动”议“哲”思“解”惑子议题1:认识

11、的来源是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创设情境:专业考证通过率50%,“导游业务”这个模块学习怎么这么难?课堂对话活动:怎样才能学好“导游业务”模块?哲学思辨:人的认识来源于什么?解决问题:教师对课前“问学”阶段问卷投票结果进行反馈,学生谈一谈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困惑。进而导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开展学长互助学习对话活动(毕业班学长+A组+C组同学):学长介绍考证通过经验师生共同探究:(1)案例分析:袁隆平是怎样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2)名言启示:以下名言给我们什么启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哲理启发我,我的学习策略调整为:。和

12、教训,C组学生反馈课前对专业教师的线上访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导游业务”这样实操性强的科目的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间接经验,还要通过自己到景点实际导游操作获取直接经验。引导同学们在体验基础上认知:专业认识来源于专业实践。传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3)辩一辩:同学们通过书本获得关于“导游业务”的知识,这是否可以认为我没有实践?我不用亲自去景点实践也能从书本获得有关导游的知识,这是否可以认为书本也是实践的来源?(4)问一问: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类型?你在专业学习中是如何获取知识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什么?子议题2:什么在推动认识的发展?(

13、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创设情境:学长,你为什么不报名参加导游考证,现在你后悔吗?活动任务:B组同学展示旅游业发展新业态,介绍赵老师做的旅游新业态研究,思考问题。哲学思辨: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解决问题:教师播放旅游业井喷发展的视频片段,然后介绍上届毕业班级情况:不少同学当时觉得专业前景不明,放弃报考导游证,但走上工作岗位后,旅游业井喷式发展,这些同学因没有导游证失去很多机会,现在很后悔当时的决定。引发同学思考:毕业班同学的专业认识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在推动认识的发展?B组同学和赵老师(学校智慧旅游工作室负责人)开展课堂对话活动:(1)赵老师您做的旅游新业态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

14、)您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项目?通过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当下旅游业转型升级需求、要素整合需求、新业态培育需求等推动了旅游认知的发展。师生共同探究: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探寻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认识的发展?请你再举例佐证。案例1: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现实需要推动了杂交水稻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推动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现代工业对自动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案例2:卫星、火箭、空间站等现代航天器的发展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和探索不断深入,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提供了条件。案例3: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不断揭开外太空的

15、神秘面纱。联系专业议议说说:收集有关本专业理论发展、技术进步、工具创新等资料,探寻本专业理论发展的动力。哲理启发我,现在我对旅游业的认识是:。子议题3:怎样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设情境:毛泽东为什么称赞徐霞客?活动任务:用讲故事或表演方式介绍徐霞客的贡献徐霞客与“金沙江导江”。哲学思辨:怎样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解决问题:教师讲述导入: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第14次最高国务会议时谈到: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毛泽东为什么称赞徐霞客?学生表演再现:徐霞客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越过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做了大量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