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

上传人:精****源 文档编号:367982769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中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朗读并背诵课文古义:遮断,遮蔽外/苟以天下之大(3)连词,相当于“而”。以有尺寸之地语。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霁何虹?(2)鼎铛玉石,金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必修二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知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师主导活动第一课时六国论【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 暴霜露( 通“曝”,曝露) (2)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3) 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4)

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勿”,不要) 2古今异义(1)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2) 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到结局(4) 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父亲的父亲今义:连词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6) 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7) 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 这样以后(8) 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今义: 又,又一次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今义: : 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2) 名词作

3、动词。正义)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 义不赂秦 (坚持学生主体 活动师 生 互 动 完成修改、备注7与(1)动词。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2)介词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奈何取,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积威之所劫哉5其(1)代词,它。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 师 生 互 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完成4一词多义(1) 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

4、也(名词,战争)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动词,丧失,丢失)(2) 暴 暴霜露( 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 形容词,凶暴,残酷的)(3) 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4) 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副词,仍然,还)(5) 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动词,坚持到最终)(6) 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 副词,才)(7) 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 动词, 朝着,对着)(8) 得 较秦之所得( 动词, 获得) 此言得之( 动词, 适合, 得当)然后得一夕安寝

5、( 动词, 获得)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 表因果。(2) 连词, 表修饰。(3) 连词, 表转折。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而秦兵又至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燕虽小国而后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 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连词, 表并列。(5) 连词, 表承接。2之二败而三胜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 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

6、视之不甚惜( 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词, 前一 个代“秦”, 后一个代“贿赂”)/ 此言得之( 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国破亡之故事(1)助词,的。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而不助五国也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国之所大欲3把”表疑问)3省略句(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1) 动词。(2) 表被动。学 生 独 立 完成A 暴秦之欲无厌 B不能独完 3以(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7、(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 用。 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 之奇才4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成为)/ 为国者(治理)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 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指赵 国)/ 其势弱于秦( 指六国)(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 指燕、赵二国) 6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交好附)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8、(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 文言句式1判断句(1)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用“也”表判断)(3)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2省略句(1) 举( 之) 以( 之) 予人( 省宾语 “之”和介词宾语 “之”)(2)( 子孙)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省主语“子孙”)(3)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秦) 郡( 省定语 “秦”,秦国的)3倒装句(1) 其势弱于秦( 于秦弱,介宾后置)(2) 赵尝五战于秦( 于秦五战,介宾后置)(3) 苟以天下之大( 大天下, 定语后置)4被动句(1)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9、积威之所劫( 为所,表被动)(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3) 洎牧以谗诛( 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课堂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满足形容词用动词, 保全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其势弱于秦(指六国)(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C思厥先祖父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祖辈和父辈水平不高,能力欠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B较秦之所得 。秦国之所大欲,诸侯

10、之所大患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国之所大欲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2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答案: 1D (不去行刺) 2 D(连词, 就/ 连词, 那么)第二课时阿房宫赋课后完成步步高相关内容【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朗 读 并 背诵课文古义: 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古义: 趋

11、向 今义:行走(3) 一 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古义: 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4)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师 生 互 动完成古义: 指宫室建筑精巧 今义: 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5)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 今义: 怜悯,值得怜悯2一词多义(1)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形容词, 全部,所有) (2) 缦 廊腰缦回( 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2)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助词,的。一之尽锱铢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六国各爱其人3把下的)3倒装句(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2)赵尝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 师 生 互 动完成(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 尽(4) 使(5) 爱为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一肌一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