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

上传人:精****源 文档编号:367981056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生物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竞争共栖17.简述微生物菌种鉴定的主要步骤和微生物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对于发酵生产来说,一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最高峰,是最的棕色。6.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期的主要若只三空,此二者可不写。微生物学总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 不同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 有不同对宿主制毒围。L 型细菌: 指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古生菌: 又称古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菌物界: 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

2、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 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黏菌、假菌三类。子实体锁状联合二级菌丝包涵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在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 DNA 上,并可以随 宿主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溶源菌: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微生物。类病毒: 只含有具有独立侵染性的 RNA组分其他亚病毒因子: 拟病毒: 只含不具有独立侵染性的 RNA组分朊病毒: 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卫星病毒:与真病毒伴生的缺陷病毒卫星 RNA: 只含与侵染无关的 RNA组分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

3、,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 有机物。基因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 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 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原理:取 其所抗、投其所好鉴别性培养基: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 示剂, 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 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

4、量较大的 初生代谢物为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其一般具有结构复杂、代谢途径独特、在生长后期合成、产量较低、生理功能不很明确、 其合成一般收质粒控制等特点)ED途径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 直接交某一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异型乳酸发酵 :(通过 HMP 途径的发酵) 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脂类物质,是细胞通透性物长期维持稳定、高速生长状态的一种溢流培养技术,故又称它为开;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

5、菌。8.在微生物培养过的分类鉴定方法。青霉素作用机理:青霉素和D丙氨酰D丙氨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与之相对应的是同型乳酸发酵, 因它通过 EMP途径,并且只单纯产生 2 分子乳酸,故称“同型”。生物固氮 :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石碳酸系数( P.C.):指在一定时间, 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 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P.C.值越大,说明杀菌效果越好)同步生长:指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连续培养:是指向培养容器中连续流加新鲜培养液,使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长期维持稳定、 高速

6、生长状态的一种溢流培养技术,故又称它为开放培养。具体地说, 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 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入 新鲜培养基和通入无菌空气(厌氧菌除外),并立即搅拌均匀; 另一方面,利用溢流方式, 以同样的流速不断地流出培养物。 于是容器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 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恒化器: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 行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恒浊器:根据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密度, 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 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连续培养器

7、。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装 dsDNA分子。【质粒】: 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 DNA分子。 F质粒:又称 F 因子, 致育因子或性因子。 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性 cccDNA, 含有与质粒复 制和转移有关的许多基因,与质粒转移和性菌毛合成有关。营养缺陷型: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 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26.准性生殖: 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更为原始的生殖方式,是通过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菌 种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

8、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过程: 菌丝联结; 形成异核体; 核融合; 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 溶源转变:Ames实验 :光复活作用:把经 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见光下时, 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 现象。经 UV照射后代有嘧啶二聚体的 DNA分子, 在黑暗下会被一种光激活酶(光解酶)结合,当 见光时, 此复合物中的酶会因获得光能而激活,并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互生】: 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 当他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 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 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例子: 微生物与植物的互生植物生菌; 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 互

9、生现象与发 酵工业中的混菌培养【共生】: 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 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例子:微生物间的共生(藻类共生或菌菌共生的地衣)、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根瘤菌、 菌根菌)、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微生物与昆虫、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寄生】: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 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例子:微生物间的寄生(噬菌体、 蛭弧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寄生(病原菌)、微生物与动壮?简述菌种复壮的方法。狭义的复状: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形成了连续生长。恒化器:设法使培

10、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类病毒】:是一类只含有RNA一种成分、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异型乳酸发酵:(通过HM物间的寄生(病原菌)【拮抗】: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总代谢产物可一直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关 系。大肠菌群类毒素【抗原】:又称免疫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 T 淋巴细胞受体 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大分子物质。具备两个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反应原 性)【完全抗原】:凡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凡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抗生素: 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

11、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干扰素: 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 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 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 性、 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 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BOD( BOD5): 即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指在 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 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类病毒】:是一类只含有 RNA一种成分、 专性寄生在活细胞的分子病原体。【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或壳类病毒

12、,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朊病毒】:又称 “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 起宿主体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 从而使宿主致病。【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酶, 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若用 0.30.4%甲醇溶液对其进行脱毒处理,可以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 物制品,即类毒素。将其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卡尼 (抗 毒素)。【毒素】:是 G 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 中不分泌到体外

13、,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毒素。翻译: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us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菌体装配(成熟)释放吸附机理: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或不被脱色。意义:在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G+白质组分卫星病毒:与真

14、病毒伴生的缺陷病毒卫星RNA:只含与侵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二、简答题1. 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G-细菌的细胞壁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 肽聚糖含量较 低。染色时乙醇溶解脂类物质, 是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 脱色。 G+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 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 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细胞不易或不被脱色。意义:在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 G+和 G-。2. 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构

15、造及成分的差别。COPY:5.G 、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异同:成分肽聚糖(真细菌特有) 磷壁酸( G+菌所特有) 脂质( G菌所特有) 蛋白质G+细菌含量很高(一般为 90%) 含量较高( 30%)一般无( 2%)0少量G-细菌含量很低( 520%) 0含量较高(约 20%) 含量较高PDF中两者细胞壁区别:G+:厚度大(20-80nm) 化学组分简单;层次简单:只有一层;机械强度好,较坚韧 G-:厚度较薄;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含量少;层次较多:肽聚糖层、磷脂层、脂多糖 层;机械强度差G-、 G+菌两者肽聚糖单体结构的主要区别:G细菌四肽尾的第 3 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 氨基酸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G细菌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 4 个氨基酸( 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 3 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 机械 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