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建筑规划

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6.94KB
约8页
文档ID:367974606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建筑规划_第1页
1/8

15.区域战略目标确定步骤:(1)评价区域内部条件(区域地和制度的失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14.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第十章1.区域生态环境规划: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主导产业、人口、重点建设项目等进行地区配置,建立合理的空间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区域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 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地区2. 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或枢纽区,是按照地理事物过程及空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 区域内各部分存在紧密功能联系的地区, 是由一些不同 规模的异质结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3. 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结构性、复合性4. 区域的基本属性: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范围 和界限;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5. 区域规划: 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 社会、 资源与环境 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各区域关系所采取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 空间治理的重要工作,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6. 规划的三级三类三级:国家级、省( 区)市级、市县级。

三类: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区域规划7. 区域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地域性、 战略性、动态性、 政策性8. 区域规划的类型:区总规、区专规、 重点区域详规、区规设计9. 区规内容: 发展条件评价、发展战略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空间结 构与空间管治规划、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区域政 策、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0. 孙中山《建国方略》 的 “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区域规划史上最早、最完整 的 “全国国土开发总体规划”设想11. 评判区域竞争的标准的“3E”是:经济(economy) 、环境( environment )、 公平( equity )12. 循环经济“3R”原则是: 减量化( reduce )、再使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第二章1. 区域空间结构: 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和空间组合形式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仔细看下书)3. 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七、第九、第十一章,大家自己有选择性的取舍哈!多看看书、多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污染,及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宏观谋定位:指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3.1 理论内涵:一部分是建成区、一部分是长在城市化的和市区有着频繁联系的 郊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

3.2 空间特征:城市空间按土地利用、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以及生活 方式的差异,分为内圈层、中间圈层以及外圈层内圈层即是城市的 CBD;中间 圈层为城市边缘区 (城乡结合部),是中心城区向乡村地区的过渡地段,是城市 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这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建筑密度、人口特征、产业 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城市和乡村的过渡性质;外圈层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 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低,亦可形成工业城镇、新居住区( 卧城)、城市卫星镇、农 村集镇或中小城市4. 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另一个行为主体争夺某一种相同资源的能力5. 国家竞争力: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在全球竞争中相互结合, 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影响因素:需求条件、供给要素、支撑产业与关联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 与竞争6. 区域竞争力:指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 拥有、 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 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人们提供福利的 能力7. 城市竞争力驱动类型: 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8.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 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产业结构的新陈代谢和经济总 量的持续增长);资源环境利用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的循环再生和自然资源的 高效利用)。

其核心是构建和谐的区域人地关系, 其基础是自然环境的再生和自 然资源的永续利用9. 人地系统包括:人圈( 人口、 经济、社会) 占主导地位;地圈(资源、 环境、 生态)10.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社会∕公平要素、经济要素11. 城市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类向自然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 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的紊乱12. 城市环境污染的本质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和废弃 能量超过了自然的自净能力13. 制度失灵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失灵和 制度的失灵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目标)14.战略目标核心结构:基础设施、城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业与关联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6.区域竞争力:指区七、第九、第十一章,大家自己有选择性的取舍哈!多看看书、多交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14.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 和自然充分融合, 城乡环境清洁、 优美舒适,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生产力和 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15. 生态城市的特征:具备高效益的转化系统、高效率的流转系统、高质量的环 境状况、立体化的绿色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功能16. 区域空间管制:指政府以空间政策为手段,通过对划定片区的建设管理,控 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 续使用的过程17. 区域空间管制的地域类型:城镇建成区、乡村建设区、 农业开敞区、生态敏 感区18. 管制原则:生态敏感区优先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控 制与引导相结合19. 管制内容:( 1)分区: 按空间资源的利用功能与特征属性分为城镇建设发展 区、 农村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按土地开发强度划分为优先发展区、 拓 展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缓冲区和禁止开发区; (2)管制规则的制定第三章1. 统计调查方法: 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报告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卫星遥 感法2. 编制区规所需的基础资料: 地形图、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状 况、 基础设施、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环境、 其他3. 区域规划方法:( 1)传统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综合平衡法、区域分析法、数 字模拟法;新方法: SWOT---PES析法( PEST指 political 、economical 、social 、 technical )、scenario 分析法、目标-战略-路径分析法、生态分析法。

4.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生态环境自我维持、 自我调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子系统 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其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承载力, 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5.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包括: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大小、生态系统的弹性 大小、生态系统可维育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6. 土地承载力: 子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可以预见的技术、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区系统、防灾减灾系统仔细看下区域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的布局规划态分析法4.生态环境承载力:指生态环境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规划的三级三类8.区域规划的类型:区总规、区专规、重点区域详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第四章1. 人口容量: 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该地的能源和自然资源 及智力、 技术等条件下,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所能 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 土地人口容量:一定面积土地上容纳的人口数量。

3. 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单因子分析、资源综合平衡分析、土地资源分析法、仿 真分析法第五章1. 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区域发展战略: 是在分析、 判断区域整体发展目标, 及为 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宏观谋划2. 容包括:区域发展战略模式、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方针、 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3. 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区域差异性、 动态演变性、 渐变互补性4. 战略模式类型结构分类:( 1)按主导优势可分为资源导向、 市场导向 (基础)、 产业导向、 政策导向、 交通导向;(2)按空间格局,理论上划分为均衡发展模式、 非均衡发展模式与协调发展模式; 按空间格局的组合状态可分为点域模式、 点轴 模式、 网络模式;(3)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土开发格局,可分为优化开发 区、 重点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5. 科技创新的战略模式:自主创新、跟踪模仿、合作创新模式6.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指对一定区域内德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 重点建设 项目等进行地区配置,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 构即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包括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和空间形态发展战略模式。

7.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指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 础上, 对区域在大区发展、 国家发展甚至在国际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 所起的作 用、所承担的功能做出的具有长远性德、方向性、全局性的判断和定位8. 定位原则: 客观性、全局性、 重点性、 动态性能源和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下,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术路线——村镇综合条件评价——制定村镇拆并标准——制定空间布动8.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产业结构的新——一般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名师整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9.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总量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生活质量、创新能力、环境优化程度10.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战略定位:指在综合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区域的空间布局模式、功能分区、重点发 展地区、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11. 区域空间结构:在一定时期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区域内部各种社会组织在空 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状态12. 战略目标的性质:预见性、综合性、长期性、层次性、实用性、地域性。

13.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类具体目标又包括(经 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目标)14. 战略目标核心结构: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等结构, 最重要的核心 结构是区域产业的布局问题15. 区域战略目标确定步骤:( 1)评价区域内部条件(区域地位、区域优劣势、 区域容量)、(2 )区域外部条件评价 (总体环境、产业发展环境)、(3)确定战略 目标16. 发展战略总原则:指导性、 全局性、战略性、 唯一性、 科学性、 可行性17. 重点战略的特征: 稳定性、阶段性、 普遍性、层次性18. 战略重点的确定:重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