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367856692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语: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 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作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这种变革,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作文课程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

2、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作文课程。具体来说,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经历和情感经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辨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功。在落实目标时,新课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目前国内教学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模式,实际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国外一般过程:取

3、材构思写作推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为我们学习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当时写作本文时候的思路,谈谈自己的写作感悟。以及同学点评,纠正思路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使作文讲评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作文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管教师如何的教,学生如何的学,作文教学总是没有一个起色。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扩散性的思维方式,使新的方法战胜传统的模式,本次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教学本身

4、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开展。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观察,分析、积极参与活动等,主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在学习中掌握、巩固、更新知识,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审题立意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一步,立意是否有新意,关系到一篇作文能否取得好成绩。因此,作文贵在立意要新。设计本题就是让教师作一个示范,从示范中使学生得到某种启示,或掌握一种方法,从而使作文在审题立意上创新。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 形象导入,打开思路 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思有思路。开阔

5、的道路,可容下车马行人;开阔的思路,可融会万千思绪。 任何题目,都不会仅有一个视角,一条思路。对于思路开阔的作者来说,总是有几种立意,多条思路可供选择。同一题目,展开180度的联想,想前想后,想左想右,新颖的立意就会如紫燕春归,纷至沓来;生动的材料就会向主题的光点集中。倘若思路狭窄,只凭一孔之见,点滴印象,不能展开联想,就会在审题立意这第一关受阻,其失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设计说明: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历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常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狭窄,写不出新意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文要创新,必须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从审题立意入手,进行多视角思考,是

6、设计的主要的意图。) 二、以例导引,拓宽思路(一)审定体裁。1板书下列题目,学生判断作文体裁谈理想 从勤俭节约谈起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

7、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设计说明: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将审清体裁放在首位。)(二)审定范围。审清下列题目所限定的范围,思考后同学们互相补充,教师归纳。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设计说明: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三) 展示本次

8、写作中审题立意的几种典型情况。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当时写作本文时候的思路,谈谈自己的写作感悟。(设计说明:此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结合作文材料和现实生活,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有很多种。但由于长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教师拟题作文前辅导作文后批改),或教师讲解作文立意的单一性或狭隘性,特别是作文前的辅导,教师过多地讲审题、立意、谋篇,无形中设置了一个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导致其陷入“思维定式”的陷阱中,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三、 教师示范,确定思路 1、从动作本身的目的与原因等审题立意,挖掘内涵。 2、通过这一动作的喻意,“化实为虚”展开丰富联象来审题立意

9、。根据动作的特点明确动作的喻意展开联想与想象,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1、踮起脚尖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毅力、奋进、拼搏等)2、踮起脚尖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高瞻远瞩、梦想抱负、胸襟、格局等) 3、存在的典型问题: 脱离动作本身的意义,乱贴标签。 在写作记叙文时,挖掘出了题目喻意以后,在组织材料记叙时,在“实”与“虚”之 间没有建立一定的逻辑联系点,“踮起脚尖”没有成为文章的有机构成要素。使立意显得突兀,给人硬贴标签之感。(设计说明: 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不都是正确的,在充分讨论发散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题目的含义,可以发现此篇文章采用“化实为虚”的方法写作比较方便,

10、由实写的踮起脚尖引申到虚写,由浅到深,便于构思立意。同时提出老师抽样批改后发现的几个问题,其目的的是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中暴露的问题并再下次写作中有所纠正)四、 同学点评,纠正思路 经过老师的抽样批改,三篇文章发给每个学生进行小组修改。(设计说明:这个环节安排在教师点评之后,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修改点评的时候有章可寻,既可以提出别人作文中的优点,也可以指出缺点,目前的课堂条件,老师无法向部分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一一伸出援手。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见识同班中其他学生的作文,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使作文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

11、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辨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五、 教师出题,巩固方法 题目: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选自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略有改动)要求:请同学们写出该题的审题立意构思。 (设计说明:高水平的写作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发展写作能力不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要让学生写作时头脑中有整体轮廓,请同学们写出该题的审题立意构思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事先打腹稿的习惯,在审题立意上花点时间去思考,而不是一拿到文章就写作,导致文章跑题,造成高考作文大量失分。)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1、 事先

12、将收上来的作文进行抽样批改,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精批精改,有时间可以面批,然后让学生打印成电子稿,有修改前和修改后的痕迹,然后用投影在课上展示,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 教师在批改时要整理典型问题做成课件,便于上课进行知识传授,增加课堂容量。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作文的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评价要等到作文比赛和大型考试的作文均分,通过数据的提高来进行。结束语: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