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66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单元综合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及经验教训(1)表现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

2、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经验教训经济政策的制定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初步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构建完成中

3、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三、新中国外交的发展阶段指导方针原因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一边倒”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

4、采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美国利用台湾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亚非许多国家建交20世纪70年代发展同美、日、欧洲的“一条线”外交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

5、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会制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6、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九、影响、意义类问题(25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

7、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适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形势,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1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8、6分)第(2)问针对性讲解第一步设问要求审读答案来源材料二、所学知识(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及调动与运用知识能力);解答方式分析(阐释是什么,说明为什么);知识限定时间新中国初期;知识外交成就(理解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的含义,并调动所学各有何成就)第二步有效信息获取据可明确双边外交的成就是什么;据可从宏观上大致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的“影响”第三步解答技巧点拨要全面回答“影响”,一要结合所学明确当时展开双边外交的国内外形势;二要结合所学明确多边外交的具体史实是什么。从解答要点上看可从新中国的政治(主权保障)、经济(发展环境)、和平(地区与世界)方面逐条展开即可试答:_答案(1)背景:国内:经济濒临

9、崩溃;国际:美苏冷战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2)双边外交: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多边外交: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亚非万隆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影响: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争取外援,争取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3)特点: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贡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互谅互让、睦邻友好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第一类影响类设问(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

10、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4)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第二类意义类设问“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有些时政类试题的答案还要适当结合党和国家某些方面的方针、政策或指示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