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51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检测-三 “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五年高考衍生题】1.(仿2020江苏卷,2百家争鸣)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由此可见,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统治秩序B.创建中央集权制度C.借助权术治国D.实现人际关系和谐2.(仿2019全国卷,2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老子、孙子、韩非子、苏秦、扁鹊与人臣一起列入“列传”,而墨子仅二十四个字述及。这反映出,当时()A.正统思想已经形成B.底层民众受到歧视C.思想流派异彩纷呈D.阶级分化日益加剧3.(仿2020全国卷,

2、27理学的社会影响)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亦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A.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C.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4.(仿2020山东卷,5黄宗羲的思想)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5.(仿2020全国卷,26书

3、法艺术)下列评述与下图书法风格相符的是()A.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B.变圆为方,改曲为直,一波三折,朴拙典雅C.因形立意,有转无折,悬针垂露,婉转流畅D.笔法瘦劲,飞动自然,率意颠逸,狂放淳穆6.(仿2018全国卷,26古代科技发展)据记载,我国元代即出现了一种水转大纺车并在一定地域内大量使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具有实用价值的水力纺纱机才定型并得到推广。但前者在中国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后者却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这说明()A.元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经济结构影响生产进步C.政治制度决定科技创新D.科技发展具有可传承性【三年高考对接题】7.(仿2020江苏卷,2原因类)战

4、国时期,墨家思想曾成为显赫一时的显学。荀子成相中记载“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然而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墨家学说日益走向衰落。这主要是由于()A.社会转型对文化环境的影响B.法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家取代了墨家的显学地位D.墨家学说缺乏理论体系的创新8.(仿2020海南卷,5表明类)董仲舒认为,按春秋之法,灾年、战乱之年不应维修旧的建筑,不能让百姓困苦,不能伤害甚至杀害他们。这表明董仲舒()A.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无为而治B.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C.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者行为D.继承了先秦儒学治国理政思想9.(仿2020全国卷,25体现类)下面是南宋李嵩创作的货郎图(局部),该画

5、作体现了()A.文人追求意境B.商品经济的繁荣C.高超写实手法D.市坊界限被打破10.(仿2020全国卷,26推理类)王守仁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王守仁倡导()A.良知在修养中的主动性B.用良知来支配人的行为C.对客观知识的学习D.发明本心安身立命11.(仿2020江苏卷,3理解类)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B.乾嘉学派提倡经

6、世致用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12.(仿2018全国卷,24反映类)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躬执苦勤,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这反映出()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三“儒学为纲”下的传统文化1.A解析:材料“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说明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统治秩序,故选A项;荀子的主张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B项;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在治国时“法、术、势”结合,

7、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荀子主张用“礼”来规范统治秩序,而不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排除D项。2.A解析:西汉司马迁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而将老子、韩非子等列入列传,可知统治者尊崇儒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朝正统思想的形成而非社会等级间的矛盾,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阶级分化,排除D项。3.A解析:材料“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反映出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A项;心学兴起于南宋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横渠四句”强调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并非只是对圣贤的道德要求,排除

8、C项;材料旨在说明读书求学的目的,而不是应该坚持的态度,排除D项。4.C解析:黄宗羲认为天子传子,不能保证都是贤明的,而宰相传贤,可以有此保证,而国家政务的实权是掌握在宰相手中,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天子传子带来的缺陷和不足,即设立宰相限制君权的膨胀,故选C项;材料强调限制君权,没有涉及君臣关系,排除A项;秦代以后一直是官僚政治,“恢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设置宰相以限制君主权力,未体现改革选官制度,排除D项。5.D解析:图片书法是草书,与“率意颠逸,狂放淳穆”相符,故选D项。6.B解析:中国古代传统的水转大纺车只是昙花一现,而英国的水力纺纱机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知

9、识可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体,国内市场狭小,对新技术改进的需求始终不强烈,这导致新技术难以推广;而18世纪时,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扩大,促使英国国内对技术革新要求强烈,这体现了经济结构对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7.A解析:根据材料“然而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墨家学说日益走向衰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说日益走向衰落主要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思想不能满足地主阶级统治的时代需要,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转型对文化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秦朝法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取得显学地位,排除C项;“墨家学说缺乏理论体系的创新”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10、排除D项。8.D解析: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是对先秦儒学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故选D项;A项是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董仲舒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主张统治者以仁待民,但并未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排除B项;天谴思想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而材料中并未反映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者行为,排除C项。9.C解析:写实手法即如实地描绘事物,该画作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画中细节精致,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体现了高超的写实手法,故选C项;该画作属于宋朝风俗画,并不能体现文人追求意境,排除A项;该画作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无法看出繁荣,排除B项;该画作并未

11、呈现城市的面貌,无法得出市坊界限被打破的结论,排除D项。10.B解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行合一,用良知来支配行为,故选B项;“知之真切笃实处”强调知是本原,行动是体现,排除A项;“知是行的主意”强调知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知来指导行,排除C项;“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和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不仅仅是守住本心,排除D项。11.A解析:题干材料中“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可见乾嘉学派崇尚考据,故选A项;题干材料中“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嘉学派不注重联系现实,排除B项;乾嘉学派没有推崇人文精神,排除C项;乾嘉学派重考据,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但不否定程朱理学,排除D项。12.B解析:黄香因孝受到政府官员的公开表彰,说明统治者重视维护人伦秩序,这可以起到教化百姓及巩固统治的作用,故选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东汉之前孝道已经受到重视,排除A项;自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积极影响,而非束缚,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