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47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十四单元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4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维引领从仿行西方制度到发起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素养点拨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南北方的开展状况。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展示青年杂志,或者鲁迅、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相关文章,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3)思想:辛

2、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同时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等小说。(4)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4.评价:(1)积极性。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礼教的

3、思想统治地位。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数字法记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3)回避当时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4)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制度。素养点拨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渐成为主流的社会原因:中国无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中国革命需要科学理论指

4、导。2.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过程与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

5、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应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点一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和认识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实质材料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6、。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原因及实质关键信息处“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处说明陈独秀推崇科学和民主,以促进国民的思想解放提示: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民主与科学是前期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

7、。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材料20世纪前期,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思维交互:新文化运动的某些学者为什么要主张废汉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历史事物关键信息汉字存废问题争论。废除汉字的理由:难识难写,无“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尤其是汉字“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提示:原因:

8、汉字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强、融入世界的障碍。问题:说明:新文化运动比较激进,存在着否定传统文化的绝对化倾向。3.关于新文化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反思材料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革命使中国人从传统道德或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反对的是封建礼教,而非儒学所代表的基本价值。在文学革命方面,主张文学应描写人生,强调社会政治功能,这与儒家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都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营养。此外,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把它作为传统更新的工具,例如,五四新文化派不仅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更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过程,这与儒家的政治理想相通。 摘编自欧阳军

9、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之间是何种关系?依据是什么?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解释历史事物;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助推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信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但不反对儒学的基本价值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营养”,而民主也“与儒家的政治理想相通”提示:关系: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据: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但不反对儒学的基本价值;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营养;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接受西方思想来更新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

10、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备选要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为实现民主政治。2

11、.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名家评史】材料西方文化输入中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每一步都要引起同中国文化的冲突;而每经历一次冲突,中国“国民即受一次觉悟”。然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实行的却是假共和,专制并没有结束,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在这种形势下,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现“吾人最后之觉悟”。用鲁迅的话说,是“首在立人”。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解读:上述材

12、料实际是在论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目标。从背景分析,一是强调西方文化在输入中国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的每一次冲突都推动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二是辛亥革命后仿行西方政治制度没有成功。因此,下一步就是“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目标是“首在立人”,促进“吾人最后之觉悟”,即思想解放、促成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探究点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材料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会/凡尔赛/和平大会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13、近代思想史研究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发生的变化。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关键信息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世界大战”等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提示: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

14、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关键信息(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3)试验了工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提示:内涵:民主和科学。主要原因:知识分

15、子的社会使命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十月革命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破产;李大钊等人的宣传。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的区别1.区别:(1)领导者不同:前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后期是马克思主义者。(2)指导思想不同:前期是民主和科学思想,后期是马克思主义。(3)主要内容不同:前期以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与封建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4)性质不同: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属于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5)作用不同: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