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467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数字标号涂黑。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A.实行了禅让制B.实行了分封制

2、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 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度的纽带A.地域关系B.信仰关系C.血缘关系D.财产关系4.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

3、,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5.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盖有古代玺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作为古代缄封公文书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验物。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称“某守”或“某大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大守”(下图)等。这类封泥可用来研究秦代A.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B.地方割据称雄的概况C.贵族政治体制的特征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6.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下。对下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古国始封国都今地存灭始置州郡县时期莒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莒县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秦因置(莒)县薛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

4、正,禹封为侯。滕州市东薛城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鲁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单有虞氏舜帝师所封。单县春秋时为鲁单父邑西汉因置单父县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7.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

5、皇权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8.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时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9.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设立太尉C.设立御史大夫D.设立丞相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

6、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唐玄宗天宝年间,由于高门士族长期以来对官学的垄断,加之通过“权贵请托”等制度外因素得到科举及第,高门士族子弟在科举录取上形成垄断性态势。这说明科举制度A.没能打击士族门阀的权力垄断B.保障了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较高C.影响了选官程序的公平与公正D.需要配套的制度建设保障执行13.关于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

7、行监督B.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义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决策失误14.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派文臣任知州”“设置通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15.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强化节度使权力C.加强君主专制D.废除丞相制度16.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

8、,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A. 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B. 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C. 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D. 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17.“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军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这表明元代A.行省制度最初是临时机构B.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皇权C.行省制度主要管理军事D.行省制度来源于唐代中书省18.“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9、;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继承历朝传统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划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19.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A出现宦官专权 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 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20.论及某行政中枢的特点,有学者把它归纳为简、速、密。简,就是机构简单,有官无吏:速,就是办事效率高

10、;密,即保密性强。据此判断,它是指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21.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 B.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C.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 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22.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A.皇权加强B.加强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加强D.阶级矛盾尖锐2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

11、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4.论及近代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条款,有学者评述说:“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使他们与中国贸易伙伴往来时有明显的优势。”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条款”是A.协定关税权B.居住及租地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25.在一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抗日战争C.日俄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26.1900年,天津义和

12、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27.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

13、.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28.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以铭记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标志着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29.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主要说明A.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B.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C.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地政策的调整 D.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0

1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9月7日蒋介石下令,“以十八集团军百团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要求“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 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的是A.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C.国民党配合了百团大战 D.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二、材料题(每题20分,共40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 图一、图二反映出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4分)(2) 图三揭示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怎样的改革?(2分)有何影响?(4分)(3) 图四中的机构是清朝哪位皇帝设置的?(2分)有何影响?(4分)(4)从图一到图四,指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是什么?(4分)31.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如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