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46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7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学案-(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小切口视角术语必背30例1中西古建筑的特征西方以宗教建筑为主,中国以宫殿建筑为主;西方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中国以木质为主;西方建筑风格多样多变,中国建筑风格单一固定;西方建筑体现人对神的敬畏,中国建筑体现等级关系;西方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中国着重于创造不断变化的场景。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汉初复杂、多元并存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丝绸之路的开辟是西汉王朝处理对匈奴关系方面的战略性附属物,具有历史无意识性;古代丝绸之路内涵的扩大化与多样化、发展过程的主动性与波动性。3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设置专门机构,治理体系日益完备;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注重维护中央权威;

2、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4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赋税制度是调整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利益,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赋税制度的宗旨是保证国家财政,维护政治统治;赋税制度的变革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5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与教化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撰。汉承秦制,同时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实际上就是法律与礼教并用。自西晋起,礼教内容直接渗入法律条文,出现“法律儒家化”的趋势,至唐律的礼法结合臻于完善。宋朝以后,

3、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乡约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6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农民的反抗斗争,统治者的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7民族交融的含义和途径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民族间自然的交融,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其基本途径有: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民族迁徙;通婚;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民族之间的战争;国家统一实行的有关民族政策等。8乡约对社会的影响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乡村

4、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削弱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乡村的控制管理;利于形成廉洁执政的社会风气;促进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和谐乡里。9中国古代防腐反腐的主要方式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官员行为;立法反腐,建立御史制度和监察制度;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设立专门监察机构;严惩贪官污吏;加强封建道德伦理教化,对官员进行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选官重德行志节,强调为官者遵守行为规范。10中国古代盐铁专卖的原因建立国有专营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压制民间力量,打击私商,加强中央集权;间接隐蔽地搜刮民众财富,避免引起百姓不满。11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5、,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皇帝的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理念。13近代茶业贸易兴盛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西方来华人员的宣传,扩大了西方人对茶叶的需求;巨大贸易利润的刺激,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发展。14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困难的原因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国家腐朽和衰败,铁路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列强的竞争和侵略,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国家经济实力不足

6、,资金和技术的匮乏;重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机器设备和钢铁;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思想观念封闭落后。15现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意义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了民众更多的获得感,适应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特点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特点: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17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条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全

7、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近代以来物种交流的积极影响世界各地食物物种开始大交流、大传播,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种植结构与饮食结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9近代殖民侵略与扩张的影响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是灾难

8、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20欧美近代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产生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妇女就业;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推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教育的发展,妇女文化素质提高。21“契约文明”在近代欧洲复兴的影响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法治社会;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基础,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西方社会具有契约文化传统。22评价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

9、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23世界意识的内涵1500年以来,人类联系逐渐增多,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多样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各种文明要相互交流,互相帮助;人类应互相关爱,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世界分成国家、民族、地区的组织结构下,相互竞争不可避免。24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粮食和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集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国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25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

10、问题);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问题(如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合与分所带来的控制与反控制问题、主权让渡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处理问题(如民族与宗教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问题等)。26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评价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使生产、技术改造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发展,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与市场机制日益有机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7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

11、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21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8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兴起)。29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30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表现对战争法作出修改,禁止侵略战争和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签订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国际法的领域扩大,新的国际法部门产生,国际组织涌现;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的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