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44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考点03两汉的文化1图1是出土于山东嘉祥县的东汉画像石。图中左边拄拐杖的老者是老子,面前躬身捧雁问礼者是孔子,其身后所随四人为颜回、子路等弟子,此类画像石出土约30余幅。这些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拥有一定土地和经济基础的社会化群体。这反映了东汉时()A治国理念的变化 B绘画水平的提高C儒学下移的影响 D学术派别的交流【答案】C【解析】据材料“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社会化群体”可知儒学下移至社会化群体,故选C项;东汉时依然使用儒家思想治国,且材料中没有反映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无对比,不能说明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无法反映东汉时学术

2、派别的交流,排除D项。2(2022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期末检测2)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材料表明()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 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题干中东汉光武帝因“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说明东汉诸大臣们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后,光武帝不得不“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这充分说明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到了皇帝的政治行为,故选B项;光武帝“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属于“寻根问祖”

3、行为,与“强化皇权”无关,并且“寻根问祖”也不会“强化皇权”,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有关“相权”的内容,并且,在中国古代,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权利并没有受到“制约”,反而是逐渐加强,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只有“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与不合法性,没有其“统治”的合法性与不合法性,排除D项。 3(2022山东潍坊三模3)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 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答案】D【解

4、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主要记载关中地区的农学成就,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则主要记述以洛阳地区为主的农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洛阳,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折射出两汉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所带来的历史变化,故选D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所记载中心地域的不同,并没有述及其具体内容,并且,自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内容分别记述了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这两部农学著作所记载的中心地域,并没有述及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题干内容并没有述及两部农学著作的具体内容,并

5、且自商鞅变法之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4(2022河南省高考联盟高三12月联考3) 汉代人对汉朝的称谓作者书名内容摘录司马相如封禅文大汉之德,逢涌原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班固汉书陈汤传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惰正上表“大汉”“皇汉”和“强汉”的称谓体现出()A军民拓展疆土的雄心壮志 B儒学独尊地位确立C汉朝对国力和军力的自信 D华夷之辨观念较浓厚【答案】C【解析】由材料“大汉之德,逢涌原泉”、“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

6、上下之惰正”可知汉代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物资富庶,军事力量强大,体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出征西域开拓疆土,材料并未提及汉代疆域的开拓,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华夷之辨强调华夏与蛮夷的区别,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2) 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C史书编撰受时代变化影响 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7、【答案】C【解析】司马迁受历史惯例的影响,撰“世家”三十篇;汉武帝“推恩令”后,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诸侯及诸王和权贵已经没有了本质区别,东汉班固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些本质的变化,于是将他们都归于列传之中,且能突出皇权一家独大,故选C项;秦朝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排除A项;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史书体裁的变化受时代变化的影响,而不是思想境界的差异,排除B项;史记汉书都是私人撰史,而不是官修史书,排除D项。6(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检测2) 先秦时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角形。秦汉以后,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

8、接口处缝隙较小,此外,还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可定期清理泥沙等杂物。这些变化()A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萌发 B表明民众主导城市建设C使城市逐步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答案】D【解析】由材料“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接口处缝隙较小”“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可知从先秦到秦汉以后,排水系统得到了改善,技术更加先进实用,足以见得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D项;秦汉以后中国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并未产生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排除A项;民众“主导”的说法错误,排水系统属于公共设施,应是政府主导,人民参与并献言献计,排除B项;在整个中国古代都

9、未形成完整的科技文化中心,且不能仅凭排水系统的改善就认定为科学艺术先进,排除C项。7(2022湖北省智学联盟高三年10月联考2)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按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如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等。据此可知,史记()A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 B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C折射出“华夷共祖”观念 D承担着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重任【答案】A【解析】“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如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等”可见作者已经把这些边疆地区当作统一领土的组成部分了,故选A项;“分别按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只能体现一种文化观点,无法为民族交融提供助力,排除B项;“

10、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西南夷列传等”里面的用词依然体现了华夷之辩,只能说明被中央管辖,却不能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血脉关系,排除C项;“在史记中分别按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更多是从文化的角度客观的记载,而不是以这种手段去完成大一统,排除D项。8(2022辽宁名校联盟高三9月联合考试7)“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汉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汉朝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汉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

11、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西汉时已经发明了纸,但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才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汉书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D书法在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书体均已完备【答案】B【解析】纸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但是并未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直到东汉蔡伦改进纸,故选B项;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A项;首创纪传体通史的是史记,排除C项;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但并不是所有书体均已完备,如楷书、草书,排除D项。9(2021辽宁丹东一模2)中国古代古史系统一般以“三皇五帝”作为起点,但史记则跳过三皇,直接从五帝中的“

12、黄帝”开始写起,并称“学者多称五帝,尚(久远)矣”“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规范,严谨)”。这反映出司马迁()A以儒家视角观察、研究历史 B“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C重视平民阶层对历史的影响 D意在树立共同的国族认同【答案】B【解析】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跳过历史久远的三皇,并指出传统史学在介绍黄帝等五帝时不够规范、严谨等,反映出司马迁“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故选B项;司马迁跳过历史久远的三皇反映的是治史原则严谨、求实,与儒家视角无关,排除A项;司马迁跳过三皇的原因是认为其不够规范,与平民阶层无关,排除C项;国族认同观念指对属于统一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司马迁著史的原则体现的是严谨求实,排除D项。10(2021广东广州一模2)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A强调文化同源 B提倡“独尊儒术”C解决王国问题 D突出“天人感应”【答案】A【解析】司马迁把“五帝”世系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从文化根源的基础上弥合了先秦时期各族的差异,为中华民各族日后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文化基础,故选A项;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排除B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以解决王国问题,“五帝”世系统一不能解决王国问题,排除C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厘清世系传承没体现天人间的联系,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